當全球汽車產業在電動化與市場波動中艱難求索時,蘭博基尼以一份“反常識”的財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2024年營業額突破30億歐元,營業利潤達8.35億歐元,交付量同比增長6%至10,687臺。在這組數字背后,蘭博基尼汽車主席兼首席執行官Stephan Winkelmann先生反復強調的“需求高于產能”策略,以及“全系混動化”的技術路線,正為超豪華品牌如何在變革中保持稀缺性與競爭力,提供了一份可復制的樣本。
“我們不是一味追求產能,而是保持適度的稀缺性——產品需求高于產能?!盨tephan Winkelmann先生的這句話,揭示了蘭博基尼在2024年創下交付量新高的核心邏輯。面對全球市場的波動,這家意大利超跑制造商選擇將平均訂單排期維持在1.5年,用供需關系的精確控制抵御行業周期風險。這種策略看似保守,卻暗含對超豪華市場本質的深刻洞察——當保時捷、法拉利等品牌因電動化轉型承受毛利率壓力時,蘭博基尼27%的營業利潤率印證了“稀缺性創造溢價”的法則。
支撐這一商業模式的,是產品矩陣的全面革新。隨著Revuelto、Urus SE與即將發布的Temerario完成混動化轉型,蘭博基尼成為“首家實現全系車型混動化的超級跑車制造商”。Stephan Winkelmann先生將這一成就歸功于“兼顧性能提升與二氧化碳減排”的平衡策略。例如,Urus SE搭載的插電混動系統在保持800馬力輸出的同時,純電續航里程達到60公里,這既滿足了歐洲市場的碳排放法規,又未犧牲蘭博基尼標志性的駕駛激情。
“我們選擇在2030年前推出首款純電車型,是因為那時市場將足夠成熟?!盨tephan Winkelmann先生對電動化轉型的審慎態度,與特斯拉、蔚來等品牌的激進路線形成鮮明對比。據官方披露,這款定位2+2布局的GT車型,將成為蘭博基尼產品矩陣中的“第四條產品線”。這種設計既避開了與現有混動超跑的定位沖突,又瞄準了新興消費群體對“電動化豪華出行”的需求空白。
這種策略背后,是對全球市場差異化的精準判斷?!爸袊M者對電動車的接受度遠高于其他國家,而歐美市場曲線較為平緩?!盨tephan Winkelmann先生的觀察揭示了蘭博基尼的底層邏輯:在超豪華領域,技術路線必須與目標客群的價值認知同步。例如,中國富豪對智能座艙、長續航的強需求,與歐洲客戶對駕駛質感的執著,迫使品牌在電動化進程中保持產品定義的靈活性。
“中國占據全球汽車市場25%的份額,但超豪車細分市場規模并不大?!盨tephan Winkelmann先生的這句話,精準概括了蘭博基尼在華戰略的矛盾性。面對這個新能源滲透率超30%的龐然大物,品牌選擇“重點保持現有市場份額”而非盲目擴張。這種“以守為攻”的戰術,在Urus系列的熱銷中已見成效——該車型在中國市場占比超40%,其兼顧日常使用的特性恰好契合本土消費者的實用主義傾向。
但謹慎不等于保守?!拔覀冋谡{整中國市場戰略,通過全球市場平衡抵御單一市場波動?!盨tephan Winkelmann先生透露的全球化布局思路,在Temerario的發布計劃中得以驗證。這款專為混動時代設計的超級跑車,將在中國市場同步首發,其融合空氣動力學與電能管理的技術方案,既延續了蘭博基尼的賽道基因,又回應了中國消費者對“科技感”的執著。
“駕駛體驗仍會是我們未來研發的重點?!碑敱粏柤爸悄芑厔輹r,Stephan Winkelmann先生的回應展現了超跑品牌的定力。在蘭博基尼的價值觀中,智能化絕非替代駕駛樂趣的工具,而是“提升人類潛能”的輔助手段。這種理念在產品端體現為兩個層面:
其一,技術服務于駕駛本質。Revuelto搭載的LDVI車輛動態控制系統,通過實時分析轉向力度、路面狀況等數據,自動優化扭矩分配與懸架硬度,讓駕駛者更專注于操控本身。其二,智能化重塑用戶體驗。品牌正在將AI技術應用于售后服務體系,通過預測性維護、遠程診斷等功能,“比以往更快地響應客戶需求”。
“挑戰是我們身處的世界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盨tephan Winkelmann先生對地緣政治、行業轉型疊加風險的清醒認知,揭示了蘭博基尼的生存哲學。
首先產品層面上,蘭博基尼堅持“十年生命周期”開發標準。從Aventador到Revuelto,每一代車型的設計都需經受十年以上的審美考驗,這種長期主義避免了追逐短期設計潮流的風險。
同時,技術層面又采用“分階段轉型”策略?;靹踊鳛殡妱踊倪^渡階段,既規避了純電技術不成熟帶來的性能妥協,又為電池技術突破預留了窗口期。
最后到商業層面上,維持“全球均衡布局”。美洲、歐洲、亞太三大市場同步增長的成績,證明蘭博基尼始終警惕對單一區域的過度依賴,這種分散化布局成為抵御局部市場波動的緩沖器。
當Stephan Winkelmann先生說出“客戶購買的是實現夢想的工具”時,他不僅定義了蘭博基尼的產品價值,更揭示了超豪華品牌的終極競爭力——在技術路線更迭與市場周期起伏中,始終守護人們對機械美學的純粹信仰。2024年的財報數據,恰是這份信仰的商業化注腳:真正的奢侈,從不需要在變革中慌張轉向,只需在堅持與進化間找到屬于自己的黃金分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