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多地都相繼出現了“百年不遇”的極端雷雨天氣。短時強降雨不僅讓許多城區街道開啟了“海景”模式,也讓許多司機朋友措手不及。雨季行車,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濕滑的路面,伴隨而來的還有更加復雜的交通環境和較差的能見度。
導語最近,全國多地都相繼出現了“百年不遇”的極端雷雨天氣。短時強降雨不僅讓許多城區街道開啟了“海景”模式,也讓許多司機朋友措手不及。雨季行車,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濕滑的路面,伴隨而來的還有更加復雜的交通環境和較差的能見度。
此前,我們已經推出了多篇雨季行車的注意事項和駕駛技巧。有關詳情,您可以點擊下方的相關閱讀進行了解。
雨季行車的核心要素:1、膽大心細,謹慎駕駛。2、正確操作,不必驚慌。3、合理使用燈光及輔助功能。4、如需停車等待,確保不妨礙交通并開啟警示燈。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在極端降雨氣候下,某些汽車駕駛輔助技術的使用技巧。雖然隨著技術的進步,今天的駕駛輔助技術能夠大大提升行車安全性,但在某些極端天氣下,這些科技配置也會瞬間變成“大殺器”。
作為一項節油利器,發動機自動啟停功能已經十分普及。在電氣系統負載允許的情況下,當車輛短暫停止(如信號燈路口等待)時,發動機可自動停止運轉,并在松開制動踏板時自動啟動,從而減少停車等待時的燃油消耗。
但是,在遇到強降雨天氣駕車出行時,尤其是遇到涉水路段,建議大家及時關閉發動機自動啟停功能。當車輛因為涉水意外熄火后,自動啟停功能很可能導致發動機再次啟動,造成發動機損傷。
如今,很多車型已經配備了十分全面的駕駛輔助功能,極大程度提高了駕駛便利性和安全性,其中就包括車道偏移預警、車道保持輔助以及自動剎車等。
因此,在遇到強降雨等極端天氣時,我們切勿過分依賴駕駛輔助功能。由于強降雨導致駕駛輔助功能性能下降,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事故。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駕駛者都有責任確保行車安全,在必要時進行正確的避險操作。
在雨天行車,外后視鏡難免會出現水珠或者霧氣,嚴重影響觀察視野。此時,很多人都知道要開啟外后視鏡加熱除霧功能。
在降雨頻發的夏季,環境溫度往往都會高于外后視鏡加熱除霧功能的溫度限制,因此系統很可能不會啟動加熱裝置。不過這并非故障,大家不必擔心。
在降雨路況,除了較差的能見度外,還有濕滑路面對行車安全的影響。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中,四驅車型的抓地力更強,在濕滑路面行駛會更加穩定。不過理論歸理論,過分“迷信”四驅系統也會造成意外事故。
無論是兩驅車型還是四驅車型,在濕滑路面行駛時都應該適當降低車速。當遇到積水嚴重路段時,盡可能降低車速緩慢通行,避免由于車輪失去抓地力造成失控。
現如今,自動大燈和感應式雨刷已經是十分普及的便利性功能了,該功能可以自動監測環境光線,在必要時自動開啟車燈,遇到降雨時則自動開啟雨刷器,以確保良好的行車視野。
所以出于安全考慮,我們建議大家平時都將自動大燈和感應式雨刷功能開啟,以確保燈組隨環境光線變化,自動開啟或者關閉。
雨季行車建議:
無論在什么天氣條件下,行車安全永遠是駕駛者不可必要的責任和義務。俗話說安全無小事,尤其是近期全國多地出現的短時強降雨天氣,對路面交通影響頗大。對于廣大駕駛者而言,開車時遇到短時雷雨等極端天氣,切勿慌張,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謹慎駕駛。如果遇到極端天氣無法繼續行駛,則一定要將車輛停放在安全地帶并開啟危險警示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