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HarmonyOS智能座艙,未來賽力斯也將攜手華為建立強大的銷售服務網絡,讓AITO真正走到消費者身邊去,持續打造圍繞智慧的產品與服務。
導語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不斷深入,車載智能化裝備的需求也在持續升級。這其中,不少主機廠商采用自研的方式進行開發,將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對于消費者的智能化需求來說,這樣的選擇也會讓其遇到一些難題,摸不清脈絡。而這并不讓人感到意外,畢竟在這一領域不是車企的專長。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汽車廠商采取與智能化科技公司合作的方式,如此一來,消費者的需求就能夠得到更好的滿足。
作為智能化科技裝備的頭部企業,華為顯然是更懂消費者的那一個,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技術水平,在行業中也均處于領先地位。就在幾天前的12月2日,新能源汽車廠商賽力斯在重慶兩江智慧工廠發布了其最新的高端智慧汽車品牌——AITO。而AITO這個品牌也將與華為“深度捆綁”。
這場全新的品牌發布會以“智慧共見”為主題,賽力斯(輪值)總裁許林在發布會上提到:“AITO致力于為每一位用戶,打造全新高端智慧汽車。把智能帶入汽車,讓汽車更智慧!” 從中不難看出,智能化是AITO其最為核心的標簽。
以高端智慧汽車品牌定義的AITO將基于賽力斯與華為對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高度共識,與關于汽車革新的思考。在融合賽力斯在純電驅增程技術領域、智造精品能力的同時,還將具備華為在ICT(信息通信)、智慧出行等領域的前沿技術,致力于成為智慧汽車時代的引領者。
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對于雙方的深度合作表示,從AUTO到AITO,只有一個字母之差,差別的是智能化、智慧化的體驗。至此,華為將以先進的ICT技術及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攜手AITO品牌,帶給消費者更為極致的、智慧化的出行體驗。
對于華為來說,智慧出行是其全場景智慧生活五大解決方案之一。而AITO立足智慧汽車,Adding Intelligence to Auto不僅是AITO的品牌口號,也凸顯了AITO為用戶帶來智慧化體驗的初心。AITO品牌旗下產品將搭載華為最新的Harmony OS智能座艙。
在華為Harmony OS智能座艙的加持下,AITO旗下產品可以打通全場景、多智能設備的邊界,讓智能設備更懂用戶、更好的服務用戶,為用戶打造移動的智慧空間。AITO秉承賽力斯和華為共同堅守的“用戶為中心,品質至上”的務實價值觀,集合了雙方的高品質基因。
迄今為止,已經有1.5億用戶升級了華為HarmonyOS(鴻蒙)系統,這也是史上發展最快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而AITO旗下首款搭載最新HarmonyOS智能座艙的產品,將于12月23日正式與大家見面,另外兩款全新產品也將最晚于2023年亮相。
與此同時,華為也將助力賽力斯,從研發智造到銷售服務的全鏈條深度合作,為用戶帶來順暢、高效、安全的出行體驗及全場景的智能生活體驗。
為助力高端智慧汽車品牌AITO的發展,賽力斯專門打造了一套由“精品研發、精品制造、精品質量、精品供應鏈以及精品服務”五大精品平臺組成的高質量標準體系。在滿足高標準、高品質、高效率的同時,也為AITO旗下產品的賦予了創建智慧、技術、品質、安全4項獨特優勢。
在AITO品牌發布會上,賽力斯純電驅增程平臺(DE-i)也一同亮相,這一平臺是可實現軟件和硬件層面全域整合的一套解決方案。全新的純電驅增程平臺(DE-i)在集成式智能發電機組、黃金驅動組合、電池PACK、智能控制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進化,并支持產品續航能力1000+公里起步,實現更強勁的動力、更低的能耗,以及更加安靜、安全的產品體驗。
在智能化方面,純電驅增程平臺(DE-i)還首創多場景識別的智能增程控制系統,形成云端大數據網絡,能夠做到全局的兼顧與優化,并能夠通過OTA升級,持續進化。在智能控制策略的開發過程中,賽力斯純電驅增程平臺(DE-i)充分考慮了路況、海拔、溫度、負載、車況等因素,可自動識別860余種場景,通過神經算法,實現精準匹配。
目前,AITO品牌基于賽力斯純電驅增程平臺(DE-i)打造的首款車型,也已開啟了針對用戶用車場景的內測體驗活動,以測試新車在山區道路、環路、高速公路等路況下的實際表現。
結語:隨著本次AITO品牌的發布,屬于賽力斯的智慧汽車時代正式開啟。而深耕電驅增程技術領域5年多的賽力斯,已經擁有超過1000項的相關技術專利。而在生產制造商,賽力斯還具有工業4.0為標準的智慧工廠,堅持極其嚴苛的實驗驗證體系,并與一流的供應鏈生態伙伴親密合作,讓領先的智能化水準,為整車安全和質量提供保障。
至于華為,其領先的鴻蒙智慧生態將創造極致的用戶體驗,而嚴苛的產品質量管控體系,也為產品的高品質提供保障。在渠道方面,華為此前已經與賽力斯開展合作,其遍布全國的銷售渠道,能夠提供巨大的流量入口,賽力斯旗下產品真正的走近用戶。未來,賽力斯也將攜手華為建立強大的銷售服務網絡“智慧共見”,讓AITO真正走到消費者身邊去,持續打造圍繞智慧的產品與服務。
10-15
10-15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