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靠這一調查不足以扭轉歐盟地區的汽車市場趨勢。
導語網通社快訊 日前,制動器供應商布雷博的執行董事、意大利汽車業聯盟羅伯托·瓦瓦索里(Roberto Vavassori)接受彭博新聞社采訪,針對“歐洲針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一事,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羅伯托·瓦瓦索里表示,汽車行業陷入困境的部分原因是歐盟正試圖通過監管來實現全電動化的未來,而沒有意識到這對行業的影響。同時,他提到,歐洲對來自中國的廉價電動汽車的調查受到了歡迎,但已經有點晚,并且單靠這一調查不足以扭轉該地區的運勢。
你對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宣布的調查感到寬慰嗎?
羅伯托·瓦瓦索里:調查雖然受歡迎,但晚了至少一年半。另外,一項嚴肅而有效的調查應該在私下進行。他原本希望看到這一聲明伴隨著一些調查結果。現在滿載中國電動汽車的船只已經離開他們的港口,正駛向漢堡和其他歐洲港口,此外特別是在歐洲和中國之間的貿易關系非常微妙的時候,現在才開始調查有點晚了。
多年前,我們就應該有做努力,首先是在歐洲汽車出口到中國和中國汽車出口到歐洲之間實現平等的關稅。
這次調查是法國的勝利,還是集體行動的結果?
羅伯托·瓦瓦索里:這不是法國與德國之間的問題,我們應該停止以這種黨派方式思考。
的確,德國汽車制造商在中國比法國汽車制造商有更大的汽車投資,但推動這次調查的不只是法國人。我們不應該再次陷入兩極分化的陷阱,即“我們和他們”,否則不會走得太遠。
出于意識形態原因,歐盟批準了電動汽車法規,卻沒有清楚地了解對經濟產生的競爭力后果。現在到了必須收拾殘局時候。此舉是六個月前開始呼吁采取行動聲音越來越高,在這方面都達成了一致意見。不管是來自像Carlos Tavares或Luca de Meo這樣的首席執行官,還是供應商們,甚至是歐洲委員會的幾位成員都提出了這種做法。
為什么對歐盟而言情況如此困難?
羅伯托·瓦瓦索里:正如許多汽車制造商的首席執行官已經指出的那樣,目前不同國家進口汽車所面臨關稅待遇之間存在著無法容忍和難以理解的差異。這本應該立即處理好。
一輛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要支付10% 的關稅,而一輛歐洲電動汽車進入中國則根據其特性支付15% 到25% 不等的關稅。這真是令人難以理解。
歐盟還能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羅伯托·瓦瓦索里:我們還需要立即處理的另一件事是碳邊境稅。對歐洲工業所需的原材料征收邊境稅是根本錯誤的。我們沒有礦山,沒有鋁,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汽車行業,還有許多工業所需的材料。 至關重要的是,即使是電池,無論其碳足跡如何,都應該免除邊境稅。
如果我們想在歐洲生產電動汽車,無論我們是否喜歡,在未來幾年內我們都需要進口中國的電池。如果我們被迫從中國購買電池,支付15%至20%的碳排放稅,然后在歐洲汽車中組裝它們,然后認為我們可以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那將是荒謬的。
在你看來,馮德萊恩講話中最積極的部分是什么?
羅伯托·瓦瓦索里:在她請馬里奧·德拉吉領導分析歐洲未來的競爭力時。這可能有助于克服歐盟內部的黨派立場。整個歐洲都需要在關鍵行業中重新獲得競爭力,各國必須放棄自己固守利益圈子的邏輯。
羅伯托·瓦瓦索里提到,盡管歐盟委員會的很多委員都非常能干,但委員會也沒有明白:歐盟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正在變得邊緣化,人口正在迅速老齡化。在汽車行業,僅在2019年至2022年期間,歐盟就減少了500萬輛汽車的產量。歐盟不再是凈出口國,從去年開始,成為了車輛凈進口國。
羅伯托·瓦瓦索里表示,歐盟在能源等領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應該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早日找到解決方案。
06-26
07-03
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