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滿電-新能源汽車>解讀《換道賽車: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
2024-03-05 13:46:56加關注
“上半場”領先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導語[引入]
有這樣一位作者,他從“學汽車”一路走向“干汽車”“管汽車”,他是一個愛車人,一個有豐富的大型車企管理經驗的領導者,更是一個在參政議政的工作中對產業進行深入思考的思想者。他就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在《換道賽車: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這本新書中,他從自身對產業長期觀察的真實記錄出發,記述了自己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思考與感悟。
1月12日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先生和《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總編、2022年度中國好書作者曾純先生一同做客人民郵電出版社直播間,共同解讀《換道賽車: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一書。
在直播中,曾純先生以中國新能源汽車趕超的邏輯為脈絡,為我們解讀了書中的核心內容,并以汽車產業的變革為起點,剖析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背后的艱辛與成功的奧秘,幫助讀者朋友們更好地閱讀和理解新書。
本文整理了讀書分享活動中曾純先生對《換道賽車: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一書的解讀與思考。
一、道路起點:車輪上的變局
汽車,有人說它是“改變世界的機器”,管理學創始人彼得·德魯克說它是“工業中的工業”。汽車生產所涉及的產業鏈非常長,直接關系到民生國運,影響巨大,制造強國的建設離不開汽車產業。
中國汽車產量從0到100萬輛花了整整55年的時間,根據最新數據,2023年,我國汽車生產數量超過了3000萬。從2009年起,我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和消費市場。中國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過艱苦卓絕的探索,終于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彼時,雖然我們已經在汽車工業發展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但是我們還是要看到在傳統汽車領域自身與“汽車強國”之間的差距,汽車行業的從業者并不滿足于我們是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和消費國,都希望能找到由大變強的新契機。
那么,我們如何實現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答案便是差異化發展——發展新能源汽車。
《換道賽車》的第一章便詳細講述了與選擇發展新能源汽車這一道路密不可分的汽車產業大變局。在書中,作者對汽車大變局的概括樸實卻深刻。他對新工業革命帶來的汽車大變局分析得非常到位,特別提到了動力革命、汽車控制方式的升級和供應鏈的重塑。
汽車產業的發展和每一次工業革命息息相關。第一次工業革命即蒸汽機革命,它奠定了汽車產業機械性能的基礎,隨之汽油機、柴油機等內燃機產品被發明出來。第二次工業革命即電氣革命,它將機械科技的進步與電力科技發明結合起來,使得汽車作為一種產品進入市場,以福特流水線為代表的新型汽車生產方式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主導方式。第三次工業革命,對汽車產業變化的影響比前兩次工業革命更深遠、更深刻,它將帶來動力選擇上的一個重大變革。除了電力以外,其他包括氫能源在內的各種選擇,都可能會成為業界考慮的選項。
汽車控制方式也從原有的單一、分散的控制方式向集中型控制方式不斷升級發展,甚至將來的智能網聯汽車,也可能會基于集中控制的計算平臺來打造。
新能源汽車和新工業革命會重塑整個汽車產業的供應鏈。原來占據主導地位的企業、零部件廠商、車企,可能無法再牢牢占據過去的優勢地位,供應鏈面臨新的洗牌,而這恰恰給我們正在追趕中的中國汽車產業提供了新機遇。
所以,這本書在開頭就開宗明義地把我們追趕過程的邏輯起點明確了下來,解答了業界以及社會大眾所關心的問題——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究竟意味著什么?國內外汽車企業的發展歷程和經驗教訓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對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來說,為什么要把出行革命的載體放在新能源汽車上?而發展新能源汽車與其他路徑相比究竟有什么優勢?放諸全球,我國做出這些選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二、道阻且長:新能源汽車的坎坷賽程
汽車產業的大變局給中國汽車產業的追趕提供了機遇,當然面臨的挑戰也非常多。大家看看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總體會覺得發展形勢很好;而業界人士可能會更多地感受到發展之路中各種各樣的艱辛。
萬事開頭難,這本書對于最早的時候我們怎么應對汽車產業的既有發展、如何做好產業切入,都有非常詳細的介紹。整個過程步步維艱,我們通過技術研發先行先試,通過試點示范不斷積累經驗。
到了產業擴展的第二階段,要將產品推向市場,面臨的問題便是非常嚴重的市場“中梗阻”。這本書詳細地介紹了當時我們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的整體思路和決策過程,以及這個過程中企業在政府的強有力支持下是如何克服困難、拓展市場的。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占有量和占有率逐漸提高,我國汽車產業進入一個發展水平更高的時期。在這一階段,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百花齊放,形成了汽車產業新局面。到今天,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三分之一左右,并且仍保持快速增長。
在這個過程中,大眾會有很多的疑問——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到底有哪些?中國汽車行業管理部門在這場大變革中做了怎樣的努力,克服了什么樣的困難?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又是如何進入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并不斷取得突破的?
再比如,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問題,我們國家是如何建設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的?早期充電樁的建設,顯然完全是一個只有投入、沒有收益的舉措,到底是政府來做還是企業參與?怎么鼓勵企業市場化參與的積極性?
我們面臨著無數的問題。
其中,究竟是車等“路”還是“路”等車就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問題。在這本書中,作者旗幟鮮明地提出,寧可“路”等車,不要車等“路”,在認準了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之后,一定要做好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而且要大力推進整個產業的深入發展。
我國是如何打造出全球領先的自主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這是另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如今,我們已經能夠在關鍵零部件供應上,具有完全的自主控制能力,而且已經在全球絕對領先。那么這個過程是怎么實現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的關鍵節點是什么?在哪些關鍵點上我們做對了?關于這些問題,推薦大家去讀一讀這本書。
在坎坷的發展之路中,“騙補”是當年備受關注的問題,曾給產業管理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為了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政府采用各種支持方式、引導方式,包括財政補貼,是一種全球通用的做法,現在美國、歐洲、日本,甚至很多國家和地區,它們的補助額比我們的要更高。但在補貼政策推出后,也確確實實經歷了一個非常復雜的演變過程,出現了一定的“騙補”現象。作者在這本書里,開誠布公地談到了這個問題,在談及“可能讓中國‘電動車’熄火的幾道坎兒”時,他說其中最大的一個坎就是“騙補”現象。政府最終也明確態度:不要潑洗澡水的同時把孩子也潑出去了。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去發展這個產業,也要不斷地完善政府的各種政策,補貼政策后來也改為后補貼的方式。
究竟靠補貼起來的這種產業是虛火旺盛嗎?“騙補”現象確如當時媒體介紹的那樣普遍嗎?用國家稅收的資金來補助私家車的車主,這是不是“劫貧濟富”呢?最早的新能源車主被稱為“小白鼠”的問題屬實嗎?如何判定創新者與投機者?讀者們在這本書里可以找到很明確的答案。
既然問題如此繁多,我們為什么還是要“換道賽車”?
這本書的書名叫“換道賽車”,就是因為原先直道追趕,我們知道自己通過不斷的努力,已經越來越靠近發達國家制造強國的水平,但是我們想要與之并駕齊驅甚至趕超的難度非常大。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換哪個道、換什么道、怎么換?
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以及企業對市場的分析,我們終于在實踐中找到出路。
最初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確定了“三縱三橫”的技術路線,確定了不同汽車產品的動力選擇。此外,因地制宜地布局和運營充電樁,建設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尤其做好關鍵零部件。這本書也介紹了很多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的企業實踐,尤其是以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而傳統車企,在繼續經營好燃油車的同時,也投入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抓住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機會。
三、道中之道:新能源汽車井噴的奧秘
如今,我們看到街上綠牌車越來越多,可以很明確地判斷出——新能源汽車發展大勢已成,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交出了一份讓世人矚目的成績單。
客觀地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位置?選擇新能源汽車這個賽道,對我們國家的汽車工業乃至整體的工業發展會起到怎樣的作用?我們國家的新能源汽車為什么能夠實現突破,從而領先世界?如何衡量和評價這一突破的意義?我們在汽車行業的巨大變革中,抓住機遇的能力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
作者在書中總結了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經驗,從不同的角度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可能做了各種各樣的分析。概括起來,作者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成果,最根本的有五條經驗。
第一個經驗就是制度優勢,即集中力量辦大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各個階段,圍繞要不要發展、如何發展這兩大問題,一直都有兩種不同的思路、不同的主張,我們黨歷來是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進行集中,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是我們黨克服各種困難、戰勝各種挑戰的根本所在。此外,政府各個部門互相協同,堅決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調動并凝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
第二個經驗就是搶抓“換道賽車”的純電動驅動發展機遇。機遇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等來的,需要很早地謀劃參與,不斷地緊跟趨勢,最終才能實現突破。
第三個經驗是以應用為牽引、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建立產學研用的創新體系。我們應該為企業家創新提供豐沃的土壤,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創造性,而政府的支持與引導至關重要。
第四個經驗是一定要保持戰略定力,一張藍圖干到底。從我國最早研發新能源汽車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國家的支持,企業的努力,都一直處于持續的狀態當中。久久為功,才能夠達到最終目的。
最后一個經驗就是政府要從頂層設計、技術創新、標準體系、財政政策等各個方面引導監督,這些都會是非常有意義的動力。
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過程也充分體現了“四個自信”。第一是道路自信,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汽車產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第二是理論自信,我們抓住了這樣一個大變局的發展機遇,充分理解了電動化、智能化技術路線的邏輯和規律。第三是制度自信,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充分調動企業、地方政府和全社會發展新產業的積極性。最后一個是文化自信,中國汽車人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民族制造精神,富有創新精神。
[尾聲]
這本書特別強調,“上半場”領先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從邏輯上講,我們所取得的成功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終點,下一步新的挑戰與競爭將會更加白熱化,更多的新問題正在等待著我們的汽車產業。
作者這本書的姊妹篇,將會講述智能網聯汽車的中國方案,預計2024年問世。這兩本書將會充分展現我國汽車由大變強、努力趕超的歷史邏輯和輝煌愿景。
【圖書介紹】
《換道賽車: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
ISBN:9787115619914
本書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深度思考撰寫,目的在于梳理中國新能源汽車20余年發展歷程的脈絡,介紹相關產業政策的出臺過程與落實結果,總結汽車企業競爭力升降的經驗教訓,探索中國汽車強國建設的基本路徑,探討全球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本書重點回答了業界關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中國意味著什么?中國新能源汽車走過了怎樣的一條發展道路?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中國汽車行業管理部門和各類汽車企業在汽車產業的大變革中做了怎樣的努力、克服了什么樣的困難?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總結?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需要特別關注哪些問題?
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充分了解未來汽車產業的演進趨勢和方向,激勵業界共同探索新時代汽車產業的內在發展規律,從而形成統一的認識和行動,實現建設汽車強國、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宏偉目標。
04-18
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