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滿電-新能源汽車>哪吒十歲,工資欠費,IPO何時到位?
公司十周年之際,高管吃盒飯,員工盼工資,哪吒汽車真已經占到懸崖邊了嗎?
導語網通社評論 時代造英雄,也造稱呼。“造車新勢力”這個稱呼在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中誕生,代表了一類車企,也代表了一個時代。
據不完全統計,最高峰時中國的造車新勢力一度超過400家??蓙淼?024年,仍活在公眾視野中的已是屈指可數。
如果用沒有任何母公司背景來定義造車新勢力,那么從2024年開始,這些依然活著的車圈新貴們將陸續迎來自己的十周年,首當其沖的就是小鵬、蔚來和哪吒。
能在如此動蕩且殘酷的市場環境中迎來自己的十歲生日確實不易,值得給予掌聲。但細看三者的處境,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蔚來不斷擴大自己的充換電朋友圈,并開啟了NIO和樂道一高一低的雙品牌模式。處在低谷期的小鵬,也在新車系首款車型MONA M03上市后重拾信心。
他們用“勢頭正盛”慶祝自己的十周歲生日,可喜可賀。反觀哪吒汽車,卻是另一番景象。
2024年10月16日是哪吒汽車十周年的日子,諷刺的是,這一天也成為品牌成立十年來首個延期發放工資的日子。
從造車新勢力銷冠到無法按時發放員工工資,哪吒汽車只用了不到3年。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八個月前的高合汽車。
當然,僅憑這一件事就說哪吒即將離場有失公允,畢竟赴港IPO仍在推進中,這也是哪吒官方給出此次拖欠工資的主要原因。
然而,哪吒汽車還能堅持到撥云見日的那一天嗎?
延期發放工資正式拉響“警笛”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此次的輿情風波和離場擔憂,源自10月16日網上流傳哪吒員工的爆料信息。雖然只是前一日部分員工沒有按時拿到9月工資,但互聯網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力量著實驚人。
當日,哪吒汽車官方回應稱“公司一線員工和工廠工人都是按時發放。近期,公司中層和高管在進行薪資架構調整,僅個別薪資發放稍慢”。
隨后,一名哪吒汽車的內部人士(非中高層)告訴網通社,“身邊小伙伴都沒發”。
在企業經營和管理中,無論哪個行業,拖欠供應商款項都屬于較為普遍現象,通常情況下,為了長期合作,被拖欠方會有一定容忍度。
而對于個人勞動者則不然,一旦發生拖欠員工工資的現象,極易在社交平臺中迅速引起傳播和發酵,進而對公司形象造成極大負面影響,特別是在IPO籌備進程中,更是經不起任何負面的風吹草動。
雖然在社交平臺和媒體中引發強烈關注后,哪吒向內部員工解釋稱“為促進公司長遠發展,我們正在積極推進工資結構調整和績效考核體系的優化,目前該方案已經成型,正按照流程逐級進行審批。在此過程中,部分員工的薪資先按照50%發放,今日陸續到賬,剩余部分待方案通過之后補發,五險一金和個稅正常繳納,不受影響”。
也有聲音解讀為“公司中層和高管在做股權優化和薪資架構調整,IPO前要確權,所以部分慢了點”。但是,在香港和大陸地區成功IPO的公司超過5000家,此前鮮有傳出類似事件。
因此,無論哪吒官方如何解釋,此次沒有按時發放員工工資事件,留在公眾心中的結論只有一個,哪吒的資金鏈大概率出現了嚴重問題。
對于一家創業公司來說,業務層面無論遇到多大困難都可以尋找解決辦法,唯有資金鏈出現問題是最致命的,也是最難解決的。
值得關注的是,延期發放工資往往是企業在資金鏈緊張狀況下所采取的最后手段。于造車新勢力而言,延期發放工資似乎已然成為“病危通知”。
截至目前,尚沒有哪個造車新勢力在出現延期發放工資后實現逆境翻盤。
招股說明書已初現“末日端倪”
在短期迅速發酵后,沒有按時拿到工資的哪吒員工確實很快收到了50%工資。然而,假設沒有員工在社交平臺爆料,也沒有媒體跟進報道,他們能在16日拿到一半工資嗎?
難道真的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截至發稿,后50%依然沒有發放,而正是這前“50%”,似乎更進一步暴露了哪吒的資金鏈問題。
某大型非銀金融公司財務部副總經理在與筆者就此事交流時表示,正常情況下,即便公司確實在推進“工資結構調整和績效考核體系優化”,也不會在延期一天后、媒體報道完,緊急發放50%工資,這多半是公司高層緊急推出的“滅火”方案,實際上就是公司資金鏈極度緊張了。
而這些隱患早已出現在哪吒的招股說明書中。
招股說明書顯示,2023年末,哪吒汽車的資產總值為213.66億元,負債總額為184.35億元,凈資產僅29.31億元。其中,流動資產總值為140.97億元,流動負債總額為160.89億元。流動資產中與公司日常運營強相關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28.37億元。
流動負債大于流動資產屬于企業的財務風險,說明企業在短期內面臨著較大的償債壓力,這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鏈緊張,甚至引發財務危機,通常體現在償債能力不足,日常運營受阻以及融資困難。
截至2024年4月30日,哪吒汽車的流動資產總值為104.27億元,流動負債總額為122.22億元。流動負債依然大于流動資產,資金鏈緊張的情況并未發生好轉。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哪吒汽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剩4.03億元,而同期的借款項則為37.71億元。這意味著在賬上近乎所剩無幾的情況下,其短債缺口高達33.68億元。
在體現車企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毛利率方面,2023年哪吒汽車毛利率為-14.9%,雖然相較2021年的-34.4%和2022年的-22.5%已有很大改善,但與“蔚小理零”的正毛利率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2021年-2023年,哪吒汽車的凈虧損分別為48.40億元、66.66億元、68.67億元,三年累計虧損高達183.73億元。結合哪吒官方公布交付量數據,2021年-2023年共計交付34.92萬輛車,相當于三年來每賣出一輛車就虧損5.26萬元左右。
持續賣一輛虧一輛,在財務賬面上肯定是入不敷出。2021年-2023年,哪吒汽車的收入分別為50.87億元、130.50億元、135.55億元,而同期的銷售成本分別為68.35億元、159.88億元、155.69億元。
細看銷售成本大項中,所用原材料及耗材項在2021年-2023年分別為61.42億元、147.36億元、140.54億元。
也就是說,哪吒賣車錄得的收入還不夠買造車所需的原材料及耗材,成本控制問題凸顯。
此外,在銷售及分銷開支大項中,廣告及宣傳開支項在2021年-2023年分別為3.33億元、3.33億元、9.17億元。
結合哪吒官方公布的交付量數據,2021年69,674輛、2022年152,073輛、2023年127,496輛,2022年相較2021年,在廣告及宣傳開支預算不變的情況下,銷量翻了一倍有余,但2023年相較2022年,廣告及宣傳開支預算多了將近兩倍,銷量卻下滑了16.2%。
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哪吒汽車在2023年12月29日進行營銷公司高層人事調整。張勇于2024年元旦剛過便宣布,“營銷系統全體起立,重新上崗”。
彼時,業界普遍認為張勇的此番大動作的原因是,哪吒汽車從2022年的造車新勢力銷冠滑落,成為2023年造車新勢力前五中唯一同比下滑的車企。
如今來看,真正讓張勇無法忍受的“疑問”,或許是廣告及宣傳開支都花哪去了。
雖然哪吒的財務狀況一直吃緊,但這并沒有影響公司兩位核心高層領取高額年薪。
2021年-2023年,哪吒汽車董事長方運舟的年薪分別為1153.6萬元、5339.9萬元、4767.5萬元;CEO張勇的年薪分別為1166.3萬元、2363.5萬元、3099.4萬元。
高壓之下獲得高回報無可厚非,但公司整體尚未進入良性發展期,兩位核心高層卻一直拿著高薪,不免給人一種“無論公司如何虧錢,高管都不會虧待自己”的感覺。
找到立足之本才有下個十年
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對于生產制造型企業來說,銷量絕對是衡量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指標。
縱使沒有讓自燃從新能源字典中消失,但月銷量或將在年底達到50萬輛的比亞迪依舊是全球范圍新能源汽車的霸主,且短期內很難被超越。
在卷了將近兩年的車圈,無論一個品牌稱霸了哪個細分市場,也無論其占據了哪個價位區間,只要整體銷量上去了,都會被豎起大拇指。
2019年-2023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高速騰飛的五年,根據中汽協數據,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9年的120.6萬,暴增至2023年的949.5萬輛。
借著這股“東風”,哪吒汽車憑借從下向上打、既To B又To C的策略,銷量隨之水漲船高,2022年一度超過15萬輛,成為當年的造車新勢力冠軍。
原本該抓住銷量猛增勢頭,繼續高歌猛進,穩固在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中,卻在品牌盲目向上中,丟掉了部分起家的陣地,又沒能實現向上突圍,進退兩難之下,2023年哪吒汽車的銷量出現下滑。
雖然極力拓展海外市場,但2024年1-9月哪吒官方公布的累積交付量僅8.6萬輛,距離30萬輛年銷量目標遙不可及。
在更能反映新車真實銷量的上險量方面,哪吒今年1-9月的表現更令人擔憂。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險量數據,2024年1-9月哪吒的上險量僅為3.7萬輛,與官方公布的8.6萬輛相差4.9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2-4月哪吒官方交付量三連漲,而其上險量卻從1月開始四連跌。其中,4月官方公布的交付量為9,017輛,上險量卻僅759輛。
今年年中,哪吒汽車曾公布1-5月海外出口1.6萬輛,同期官方公布的交付量為4.4萬輛,上險量為1.5萬輛。從這組數字來看,在哪吒公布的交付量中,用戶實際提車量、出口量、向經銷商壓庫量分別約占三分之一,并非正常比例。
而在這其中,海外出口和向經銷商壓庫均為“不穩定因素”,卻占據了哪吒官方數據的一半以上,以此看來,哪吒的銷量數據或許嚴重虛高。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摸爬滾打十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汽車曾經出現過短暫的高光時刻,甚至一度被認為是草根變明星的典范。但與其他已經進入良性發展階段的造車新勢力相比,沒有“立足之本”始終是其最大的隱患。
理想抓住了市場空白期,選擇當時鮮有的增程動力,打造同價位最大塊頭的SUV,并通過精準人群定位和營銷,從最不被看好發展至人人都來模仿并分食。
蔚來堅持不遺余力布局換電網絡,持續深耕整車智能化,并將用戶運營做成品牌標簽之一,同樣成為眾多車企效仿的對象。
小鵬孤注一擲押寶智駕,成為行業內不可忽視的智駕標桿。就連零跑也在堅持平民定位的同時,始終堅定走核心技術全棧自研路線。
這幾家車企皆在往昔的艱辛歷程中,開拓出屬于自己的賽道,找到了立足市場的鮮明標簽。然而,哪吒所走出的道路,相較之下卻更似隨波逐流,缺乏獨特的方向指引。
當用戶對新能源車的認知較低時,中低端新能源車更易獲得認可且走出量,哪吒也依靠低端車走量成功留在了牌桌上。
隨著用戶對新能源車的認可度和好感度不斷提升,眾多車企開啟品牌向上之路,通過不斷推出新能源技術,提升品牌和產品的價值。而哪吒雖然也尋求品牌向上,并推出20-30萬價位車型,但在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和迭代的當下,沒有標志性核心技術,很難實現真正的向上突圍。
通過自研核心技術實現整體規模效應,是中國車企換道超車的“獲勝密碼”,哪吒經歷了這個過程,卻沒能抓住這個機遇。
寫在最后
十年前起步,趕上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黃金時期,卻錯過了技術積累和技術超越的最佳階段,也錯過了全球資本追逐新能源車的瘋狂浪潮。
或許除了IPO,出海是目前哪吒走出困境的另一捷徑。
但是,哪吒沒有零跑那般核心技術全棧自研,很難吸引到如STELLANTIS集團般強大的經銷商集團共同開拓全球市場,也沒有比亞迪商用車在全球56個國家的成熟渠道,很難依靠自身力量走向除東南亞之外的其它海外市場。
品牌向上無法突破,中低端陣地逐漸丟失;國內銷量接連下滑,國外市場短期難以帶來較大增量,哪吒前方的路似有漸行漸窄之相。
隨著一個個新能源汽車的窗口期關閉,十周年之際,方運舟、張勇等高管的“盒飯照”略顯悲涼。
中國造車新勢力發展至今不易,能活到現在的選手更是經歷了千難萬險,希望哪吒汽車能在今年僅剩的時間里快速找到方向,調整戰略,并在2025年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