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滿電-新能源汽車>從規模到價值,上汽通用在變與不變中破局
上汽通用回歸商業本質,以多維度價值構建長期主義護城河。
導語網通社訪談 中國汽車市場持續向新能源靠攏,這為自主品牌提供了追趕的機會,同時也沖擊著每一家傳統合資車企。
對于扎根中國27年的上汽通用而言,這場變革既是挑戰,更是重塑自我的機遇。
2025年上海車展前夕,上汽通用高層密集釋放的戰略信號,勾勒出這家老牌合資企業在銷量壓力、技術迭代與品牌競爭中的轉型軌跡。
在加速轉型的過程中,上汽通用既要有“斷舍離”的果敢,也要有“守底線”的堅持,更要有“接地氣”的智慧。
銷量回暖背后的底層邏輯重構
2025年一季度,上汽通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終端銷量12.9萬輛,3月終端銷量(含出口)4.7萬輛,連續兩個季度盈利,經營健康度回歸正常水平。
這樣的表現看似尋常,卻蘊含著企業戰略的根本性轉變。
過去兩年,汽車行業深陷“以價換量”的泥潭,上汽通用也曾盲目追求銷量規模,卻陷入量增利減的困境。
如今,上汽通用明確將“量利平衡”作為核心目標,且更側重盈利性。
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盧曉表示,過去兩年,上汽通用更多追求的是量,但最終發現,很難維持量和利的平衡,因此,目前其所有經營目標方針還是看重盈利性。
當多數車企為搶占市場份額持續大打“價格戰”時,上汽通用反其道而行之。在“別克品牌之夜”上,別克重磅推出了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
未來12個月,6款“至境”車型將陸續上市,并會加持上汽通用新一代的智艙、輔助駕駛技術。
盧曉透露,到2026年,上汽通用新能源產品的銷量占比會達到50%以上,到2027年甚至達到60%。更重要的是,這些新能源產品目標必須是盈利的。
他強調,上汽通用不會再做虧本的生意。
這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基于對市場需求的精準判斷,中國的高端新能源市場依然存在大量未被滿足的需求,用戶愿意為技術價值買單,而非單純為低價折腰。
長久以來,合資企業普遍面臨“技術依賴”質疑,而在本次車展前夕,上汽通用以超級融合整車架構“逍遙”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這套架構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物理平臺,考慮到未來的經濟效益,逍遙架構從整個尺寸端實現了很大靈活性,覆蓋轎車、SUV、MPV全車身形態,兼容純電、增程、插混全動力形式的智能載體。
它的誕生,源于對中國市場競爭本質的深刻洞察。當自主品牌持續在價格和配置的維度廝殺時,上汽通用選擇從底層架構入手,構建技術護城河。
為了應對續航焦慮,“逍遙”架構從設計之初就為電池預留充足空間,確保車型純電續航輕松突破700公里。
在智能化層面,逍遙架構融合了整個“神經單元”,能夠創造1800+的原子服務,由此,上汽通用可以在后續組合出很多新的功能,從而滿足用戶不同的需求。
支撐架構落地的,是研發體系的全面本土化革新。
過去,上汽通用采用的GVDP開發流程曾是行業標桿,但在市場快速變化的今天,上汽通用果斷在內部“動手術”,其項目的最高決策權被放到了工程師手中,且最高決策只有一人完成,如此,可以有效避免冗長的跨國審批鏈條。
此外,作為獨立的技術中心,多年來,泛亞積累的核心能力,使其從“執行者”轉變為“決策者”,研發對標邏輯從“行業參數”轉向“用戶價值”,其整個研發過程始終圍繞著能為用戶提供什么價值進行思考和分析。
這種“在中國,為中國”的研發理念,讓上汽通用的技術布局更接地氣。
在安全與創新之間尋找平衡點
近期,新能源汽車頻繁曝出安全事故,引起業界和消費者的強烈關注。
對于新能源車最需要注重安全的動力電池方面,上汽通用的奧特能電池堪稱行業“異類”。從標準制定到生產制造,上汽通用均展現出近乎“偏執”的安全追求。
上汽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執行副總經理曾瑜表示,我們把電池安全當成和整車的安全是同等高度來看待,所以我們在電池安全上一直貫徹幾個主要的原則。第一,我們會用最高的安全標準。其次,我們會用最全面的安全策略加以控制。第三,我們會用最硬核的技術來匹配這些要求。第四,我們會花最多的錢做這件事情。
早在2017年,當行業還在討論碰撞后5分鐘逃生時間時,通用安全團隊就要求將不著火、不爆炸的時間延長至1小時。如今,上汽通用再一次把熱擴散試驗的不著火、不爆炸的時間延長至2個小時。
在技術層面,奧特能電池采用多面水冷技術,整個電芯散熱能力提高了130%,使每一個電芯之間的溫差控制在1°C以內,同時,通過五橫九縱框架結構、360度碰撞擠壓試驗等設計,確保電池在極端情況下的安全性。
在生產制造方面,上汽通用的電池電芯均在完成100%DCR內阻檢測后下線,奧特能升級為2.0后,還會在100%完成2700V耐壓測試檢測后下線。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截至目前,別克E5已實現7億多公里行駛零自燃事故,并且這個數字每天都在刷新。
對此,上汽通用汽車副總經理薛海濤自信地表示,大家如果要買電車真的想安全,奧特能電池一定是首選。
在他看來,無論是因輔助駕駛還是快速充電,都增加了電池的風險,而上汽通用不計成本的安全冗余設計,實則是對消費者的一份責任。
與電池安全的“保守”形成鮮明對比,上汽通用在智能化領域卻展現出激進一面。基于“逍遙”架構,上汽通用計劃在后續車型全面搭載L2城區輔助駕駛技術。
在硬件上,未來會通過高算力芯片、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為車輛構建強大的感知能力;在軟件方面,其與Momenta全面深入合作,做整車實車的驗證,通過這些保證最高的行業安全準入機制。
在激進的技術投入背后,上汽通用仍不忘堅守安全底線。
盧曉講述,在安全方面,上汽通用本土開發團隊與GM擁有高度共識,對于輔助駕駛的安全性,一定要有多重的安全保護。
他舉例,當任何一個傳感器失效的時候,車機系統將第一時間提醒用戶,讓用戶集中注意力;同時,車輛對駕駛員有實時監測,不光是DMS、電容方向盤,在駕駛員沒有集中注意力的時候,車機系統會進行三次報警,如果報警仍沒有讓駕駛員集中注意力,車輛會進行安全停車,同時后臺的安吉星呼叫中心會呼叫車輛,確認車輛和人員的安全。
這種“技術激進、安全保守”的策略,折射出傳統上汽通用對造車本質的深刻理解:智能化是趨勢,但安全永遠是前提。
多維競爭下打造差異化生存法則
在自主品牌與新勢力的雙重擠壓下,上汽通用的多品牌矩陣正通過“價值錨定+技術賦能+用戶溝通”的組合策略,構建差異化競爭壁壘。
別克、凱迪拉克、雪佛蘭三大品牌不再各自為戰,而是形成“高端突破、中端升級、基礎堅守”的協同效應,共同指向“中國內核、全球視野”的企業定位。
別克以“高價值新能源”為轉型核心,通過發布高端子品牌“至境”切入30萬元以上市場,首款車型世家基于“逍遙”架構打造,集成新一代智艙與輔助駕駛技術,瞄準家庭用戶與商務場景的高端需求。
與此同時,別克主力車型加速電動化滲透,GL8家族推出插混車型“陸尚”,以“30萬級新能源MPV”定位打破傳統MPV“高油耗”標簽,通過城區用電、長途油電混合的模式降低使用成本,吸引更多家庭選擇七座車型。
對于別克品牌,盧曉講述,在車展前夕,上汽通用再次對其進行重新梳理,并明確了品質、安全、舒適和靜音的核心標簽。
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一季度,別克品牌的平均成交價已達21萬元,較去年提升約5萬元,逐步躋身“準豪華”陣營。
凱迪拉克以“豪華電動化”為戰略支點,在堅守百年品牌基因的同時完成電動化轉型。2025年上海車展,其“LOVE家族”四款純電產品集中亮相,VISTIQ、ESCALADE IQ等大型SUV延續“鉆石切割”設計語言,同時搭載中國團隊自主開發的智艙系統與輔助駕駛技術。
性能層面,“史上最快電車”LYRIQ-V的推出,將“運動操控”基因注入電動產品,精準鎖定追求駕駛樂趣的豪華車用戶。
在研發模式上,凱迪拉克新能源車型從定義到落地全程由本土團隊主導。針對中國消費者對豪華質感的偏好,其在內飾材質與智能交互體驗上進行專屬優化,既保留品牌調性,又更貼合本土需求。
雪佛蘭則以精益運營策略堅守細分市場,通過與別克門店融合優化渠道資源,在降低經銷商成本的同時確保服務網絡覆蓋,通過“收縮戰線、聚焦核心”的策略,為注重實用性的用戶提供“夠用、可靠、實惠”的選擇,與別克、凱迪拉克形成互補。
寫在最后
上汽通用的轉型之路,遠未到塵埃落定之時,卻已為行業提供了重要啟示,傳統車企的變革,本質上是一場“平衡術”的修煉。
在技術路徑上,需要平衡全球資源與本土創新;在市場策略上,要平衡短期盈利與長期布局;在品牌建設上,需平衡基因傳承與用戶洞察。
在這個變革的時代,沒有哪家企業能僅憑單一優勢突圍。
上汽通用的探索或許不夠完美,卻展現出傳統車企少有的清醒,他們不盲目跟風低價競爭,不沉迷于概念炒作,而是回歸商業本質,從盈利健康度、技術底層架構、品牌價值認同等維度構建護城河。
在電動化浪潮中,如上汽通用這般傳統車企并非只能被動挨打,只要找準變與不變的平衡點,依然能在新時代續寫屬于自己的故事。
04-27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