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滿電-新能源汽車>凱翼11年 西南崛起的逆襲樣本
真正的用戶思維,始于對使用場景的敬畏,成于對技術價值的堅守。
導語在電氣化與智能化重塑中國汽車產業的裂變期,一家扎根西南的自主品牌正以超300%的出口增速和6萬輛半年產銷,刷新行業對"區域車企"的認知。凱翼汽車的十一年,恰是中國汽車產業從技術追隨到模式創新的縮影——沒有高舉高打的資本敘事,卻憑借政企協同的精準賦能和用戶導向的產品哲學,在紅海中撕開了一條特色發展路徑。
當沿海車企深陷價格戰泥潭時,凱翼在西南腹地的產業鏈布局正顯現差異化競爭力。宜賓市政府精準政策支持,成為解讀其發展邏輯的關鍵切口。不同于傳統車企的單兵作戰,凱翼深度融合了地方產業規劃與龍頭企業資源:宜賓市產業發展投資公司的資金賦能、五糧液旗下普什集團的多元化視野、奇瑞控股的技術輸血,構建起獨特的"鐵三角"支撐體系。
這種協同在2024年3月迎來關鍵升級——宜賓與奇瑞控股深化合作協議的簽署,將技術研發與區域制造優勢捆綁為共生體。
政府主導的產業鏈整合已從硬件配套延伸至技術協同層面,正是這種深度捆綁,讓凱翼在2025年上半年實現產銷破6萬輛的階段性成果,其背后是西南地區獨有的供應鏈效率:從零部件供應到物流運輸的高效體系,使區域成本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籌碼。
奇瑞汽車整車研發積淀,揭示了凱翼產品矩陣快速迭代的底層邏輯。當新勢力車企將研發資源傾注于智能座艙時,凱翼選擇在基礎工程領域構筑壁壘。以2025款昆侖系列為例,該車型同時提供燃油、純電、混動三種動力方案,這種罕見的多能源平臺兼容性,正源于奇瑞共享的模塊化架構技術。
上半年出口激增300%、累計用戶突破30萬,印證了其"技術驅動、體系支撐"戰略的前瞻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凱翼的出海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其依托奇瑞全球體系建立的品質標準,正在新興市場獲得認可。
在微型電動車普遍犧牲實用性的行業困局中,凱翼拾月Mate周年版的"四門五座"設計堪稱對用戶痛點的精準爆破。
該車型以同級唯一的全尺寸乘坐空間,將微型電動車從"代步工具"升級為"家庭用車",201km續航更直擊城際通勤剛需。這種產品定義能力,源于凱翼11年建立的立體化產品譜系——從早期炫界、軒度到昆侖系列,其始終在燃油與電動雙線并行中積累用戶數據。
高性價比優勢贏得市場認可也暗含商業邏輯的轉變,行業陷入配置軍備競賽,凱翼選擇在空間效率、能源靈活性和使用成本三重維度構建價值錨點。這種基于真實場景的產品哲學,使其在三四線市場及海外新興國家形成錯位競爭優勢。
站在11周年的新起點,凱翼將"用戶導向、技術驅動"戰略深化為具體行動綱領。其參與宜賓千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建設的規劃,預示著技術重心向智能化遷移。值得注意的是,文檔結尾強調"推進智能網聯技術應用"而非盲目追求高階自動駕駛,這種務實態度與其區域市場定位高度契合。
隨著拾月Mate周年版的推出,凱翼展現出更清晰的產品節奏:在鞏固微型電動車基本盤的同時,通過昆侖iHD等混動車型滲透主流家用市場。這種燃油與新能源并行的過渡策略,既規避了新勢力企業的產能陷阱,又為技術迭代預留了時間窗口。
凱翼的11年發展史,是一部區域車企融入國家產業變革的生動教材。從蕪湖到宜賓的地理遷徙,從燃油到新能源的技術躍遷,從區域經營到全球拓展的市場進化,其始終以差異化路徑突破體量限制。在電氣化轉型的下半場,當"用戶導向"成為行業陳詞濫調時,凱翼用四門五座的拾月Mate和激增300%的出口數據證明:真正的用戶思維,始于對使用場景的敬畏,成于對技術價值的堅守。
09-02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