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匠人修復百年宮殿時,有一套嚴苛的營造法則;奔馳技師檢修豪華汽車時,也遵循著一套精密的標準體系??此坪敛幌喔傻念I域,卻在“奔馳的標準”客戶服務體驗日活動中產生了奇妙的共振。
當奔馳將客戶服務標準與故宮古建“八大作”并置呈現,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品牌營銷的巧思,更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匠心理念——真正的生命力,源于體系化標準的淬煉。
“八大作”作為明清官式建筑營造的核心技藝,代表著中國古建的最高標準。無論是木作中精妙的榫卯結構,還是油作里多達十余道的地仗工序,都以制度化、體系化的規范確保建筑屹立百年。
同樣,奔馳的售后服務標準亦非虛名。這套體系由三大支柱構成:標準化服務流程、標準化工具設施及原廠配件、標準化人才培養。每一環節都滲透著對“精準”的嚴苛追求。
在古建領域,石作匠人用剁斧工藝在石材表面留下細密直順的斧痕,三遍工序不容差錯;而在奔馳車間,四輪定位需精確測量車輪外傾角、主銷傾角等數據,誤差需控制在毫米級。底盤校正平臺與專屬模具的配合,使縱梁修復精度達到毫米級——這與古建榫卯“方寸之間恰到好處”的智慧如出一轍。
對根基的極致守護,構成了兩種體系的核心共識。
八大作中的土作,以灰土層、粘土層、碎磚層、卵石層、墊層磚、地面磚六層結構筑牢地基;奔馳的鈑金修復則要求維修位置絕對平整,對鋁合金板件需噴涂三種專業裂痕檢測劑,確保防銹處理無死角。油作通過多層地仗保護木構件,奔馳車漆則嚴格執行五層噴涂工藝,每層漆膜以不同溫度烘烤,原子灰、環氧底漆、中涂底漆、水性色漆、清漆層層遞進。
標準背后,是對人的鍛造。
八大作匠人需經數十年修煉,奔馳技師的培養同樣是一場“九年磨一劍”的征程:從初階保養技師進階至診斷技師,需經歷100+小時在線培訓、500+小時面授課程、600+小時技術交流、5000+臺實車操作。目前全網有近千名認證診斷技師,600家經銷商持有超26,000張服務認證證書。
這種投入構建了“像素級”服務網絡:每一臺進廠車輛須經38項預檢,交付前經歷20+項終檢與3輪復核;雨刮器下落間距保持10mm,剎車片厚度不低于5mm,輪胎鋼圈跳動偏移不超過0.6mm——堪比機械腕表的精度控制,讓安全標準具象為可量化的數字。
當傳統遇見創新,標準體系也在進化。奔馳正將百年積淀注入數字化與電動化轉型。
星徽透明車間讓車主實時掌握維修進度,Mercedes me APP已整合930萬中國用戶;新能源技師需持“低壓電工證”并通過全球認證,持續更新電氣化知識。上門取送車服務打破空間限制,O2O個性化推薦精準匹配需求。
故宮的景福宮修繕現場,工匠們通過紀錄片保存營造技藝;而在奔馳車間,可視化視頻指導、全球專家輪番演示、全國技師經驗共享,讓標準傳承突破時空限制。
標準不是冰冷的教條,而是服務溫度的基石。
八大作彩畫以和璽、旋子、蘇式等紋樣構建空間禮序;奔馳的Manufaktur定制服務則提供超20,000種外觀車漆,邁巴赫“雙調設計”以特殊膠帶區隔、分層噴涂,在毫厘間復刻齊柏林飛艇的美學基因。當服務顧問依據車主習慣恢復座椅記憶位置,當鈑金修復堅持“先明示后消費”原則,標準便升華為可感知的尊重。
在故宮造辦處遺址考古現場,奔馳與故宮的公益合作正挖掘歷史層疊下的營造智慧;而在全國600家奔馳4S店的車間里,標準體系正轉化為700萬車主的安心里程。
八大作讓建筑超越磚瓦成為文明載體,奔馳標準則讓服務超越維修成為體驗承諾。當三叉星徽與故宮琉璃瓦在理念層面相遇,我們看到的是對“可持續生命力”的共同解答:以體系化標準筑牢根基,用可量化精度兌現承諾,借創新基因延續傳承。
豪華的本質不是浮華裝飾,而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確定性——故宮的斗拱歷經三百年風雨巋然不動,奔馳的四輪定位參數確保車輛高速過彎穩如磐石。這種確定性,正是體系化標準給予時代的珍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