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威馬,開心汽車圖什么?威馬又將迎來怎樣的改變?
導語網通社評論 蔚來抱上了中東土豪的大腿,小鵬則與大眾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哪吒再融70億元為IPO做最后的沖刺,第一梯隊的新勢力仍在為錢發愁,后面的選手又怎么可能不望“錢”興嘆呢。
隨著反向借殼的項目宣布終止,外界一致認為威馬汽車的氣數已盡,然而一則并購的消息傳出,讓局面再次反轉。命懸一線的威馬汽車,這次真的能夠轉危為安嗎?
9月11日晚間,開心汽車宣布,已經與WM Motor Holdings Limited簽署了非約束性并購意向書,計劃增發一定數量的新股并購其股東持有的100%股權。
對此,開心汽車董事長兼CEO林明軍表示,威馬汽車時尚科技的品牌和產品定位,與開心汽車的發展規劃非常吻合。通過這次并購合作,威馬汽車將擁有更大的資本舞臺,更好地推動智慧出行產業的發展及落地。
截至目前,威馬汽車對上述并購并沒有發布任何相關信息,對此網通社向威馬汽車創始人詢問,截止到發稿時間,對方尚未回復。
局面一再反轉 威馬暫時安全
公開資料顯示,開心汽車成立于2015年,前身為人人汽車,專注于二手車交易服務。2019年5月,開心汽車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開心汽車屬于上市公司,威馬被該公司并購后,將成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這也意味著威馬最終成功實現借殼上市,以達到從股市融資的目的。
就在前幾天,Apollo出行公告稱,相關各方已同意終止收購威馬協議,收購事項及配售事項將不會進行。9月10日,威馬汽車官方微博發文稱:“經過深思熟慮,威馬汽車自愿終止與Apollo出行在港交所的RTO進程。”
開心汽車的出現對于威馬汽車來講,好似一道光照亮了前方黑暗的夜。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開心汽車發布的非約束性并購意向書,是雙方希望合作的一種聲明,主要內容包括并購的初步意向、并購方建議的交易結構、盡職調查、排他性條款和保密條款等??梢岳斫鉃?,開心汽車有希望全資收購威馬汽車,但中途雙方如果沒有達成一致,仍然存在變化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開心汽車并購的股權并不是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馬集團”),而是并購的其全資附屬公司WM Motor Global Investment Limited的全部已發行股本。
企查查顯示,威馬集團共擁有51家企業,透過股權可以看到其實際控制人為WM Motor Global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約75%的股份。
在上述相關信息披露后,一直將微博作為宣傳出口的沈暉,仿佛消失了一般,始終沒有正面回復過任何問題。而近期發布的兩條微博也耐人尋味,9月10日沈暉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稱,“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后紐約。好事多磨,靜待花開”,似乎暗示了威馬汽車與開心汽車的合作。
9月12日,沈暉再次發布微博,也是關于蘋果15配置的相關信息。
本應該身處國外的沈暉,這兩次微博IP顯示地缺均是北京。對于這一疑問,有威馬汽車員工透露,沈暉的社交平臺早已交由代理公司運維,他本人早已金蟬脫殼。
沈暉曾引用《芙蓉鎮》中的一句臺詞來形容威馬汽車的處境,“像牲口一樣活下去”,如今又身在何處,外界不得而知。
令人唏噓得是,這位在汽車圈的風云人物,曾帶領完成中國汽車行業歷史上最大海外并購“吉利收購沃爾沃”;到自立門戶創立威馬汽車,成為“新勢力四小龍”。從輝煌到沒落,不到十年的時間,落得一地雞毛,停產、欠薪、裁員,甚至一度成為老賴。
弱者抱團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根據威馬汽車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9至2021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17.6億元、26.7億元、47.4億元;對應凈虧損分別為41.5億元、50.8億元、82.1億元。截至2021年底,威馬汽車的負債總額達406億元。
面對巨額虧損,只有找到新的融資渠道,才能讓威馬汽車死而復生。專注二手汽車的開心汽車,為何會出手拯救威馬?新的資本進入后,威馬汽車又會走向何方?
接盤威馬汽車,或許是因為開心汽車看中了其造車能力。目前,威馬擁有兩座工業4.0標準的智能制造基地,溫州生產基地、黃岡生產基地。
有造車夢的開心汽車,早在去年已經開始布局電動車市場。2022年9月26日,開心汽車正式宣布已經和微型電動車企業無錫茂林斯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茂林斯達”)簽署了約束性并購意向書,計劃增發一定數量的新股并購其股東持有的100%股權。
茂林斯達相比威馬汽車在產品、研發、渠道等方面的成熟度,相差甚遠,更重要的是威馬算是非常成熟的汽車品牌,此前同蔚來、小鵬、理想并成為“新勢力四小龍”。
面對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其平地起高樓,不如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開疆擴土。全盤接手威馬汽車,也能夠彌補開心汽車沒有造車經驗的能力和資質。
不過,開心汽車可能低估了造車對資金鏈的要求。開心汽車財報顯示,2022年,開心汽車營收8284萬美元,凈虧損8470.6萬美元,折合人民幣6.2億元。
由于經營不佳,今年3月份,開心汽車收到納斯達克的通知函,稱其股票收盤價不符合納斯達克的最低股價要求。納斯達克為公司提供了180天的時間來恢復合規性,這意味著到2023年9月25日,若其仍不符合最低股價要求,開心汽車將面臨退市。
9月13日,開心汽車收盤價為0.241美元/股,同比下跌超過12%。
自身問題尚未解決的開心汽車,此時又想吞下威馬汽車。然而,從過往的經驗來看,跨界造車的故事并不好講。
同為新勢力造車的云度汽車,2022年已處于停產狀態。今年2月,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瑤集團宣布正式入局造車,首款新車云度云兔也正式上市,主打純電小型SUV市場。從上險量數據來看,4-7月云兔累計銷量僅為439輛。
值得一提的是,均瑤集團接盤云度汽車后,管理團隊也“大換血”。一朝天子一朝臣,新資本的注入勢必會,換掉過去的管理層,換上自己的心腹。
如果開心汽車成功并購,威馬汽車管理高層勢必會發生改變。而仍然持有威馬汽車股份的沈暉,大概率會選擇套現離場。
新勢力陷入融資困境
實際上,深陷經營困境、融資不順利的并非威馬汽車一家,可以說這是新勢力造車共同面臨的困境。威馬僅是其中一員,接下來會有更多新勢力造車面臨同樣的處境。
當講故事的融資模式難以走通,燒錢造車且底子薄的新勢力們,生存空間將會被進一步被壓縮。
相比其他新勢力造車來講,威馬汽車無疑是幸運的。從成立至今,威馬汽車共進行了A至D輪12次融資,累計融資約410億元,曾經是融資最多的造車新勢力之一。
不僅如此,曾經投資過威馬汽車的企業中,不乏上汽集團、騰訊投資、百度、紅杉中國等明星企業。甚至有言論表示,威馬汽車有望成為“科創板新能源第一股”。
威馬汽車深陷泥潭,除了自身的問題外,與外界環境的變化也有很大的關系。
首先,全球經濟下行乃至汽車消費下行 ,給汽車產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導致新勢力造車融資難度增加。
其次,傳統汽車品牌紛紛向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新勢力造車底蘊不足,缺乏競爭優勢。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5年里,超過400家新能源車企倒下。
最后,新勢力造車缺乏市場認可,除了頭部”蔚小理“等少部分車企外,其他新勢力造車仍處于發展初期,銷量與聲量較低,因此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
造車本就是一件“燒錢”的事情,再加上冷卻的資本市場,新勢力造車想要擴大融資,難度再次升級。而這一現象早有端倪,去年上市的零跑,IPO首次公開募集的資金就未達預期,預期募資10億美元,實際上只有7.27億美元,縮水約25%。去年2月,云度汽車因資金鏈斷裂,處于停產的狀態。
在部分新勢力正為資金鏈發愁時,傳統車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頻繁傳來融資的消息。
去年8月,上汽集團旗下的智己汽車在A輪融資中,共獲得30億元融資,投后估值接近300億元。2個月后,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子公司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完成A輪融資引戰,引入53名戰略投資者,融資總額182.94億元,釋放17.72%股份;不久前,長安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阿維塔科技宣布完成B輪融資,募集資金30億元,投后估值近200億元。
相對于新勢力造車來講,傳統車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其優勢主要在于擁有較為完整的汽車制造產業鏈和豐富的汽車制造經驗,同時也有著較為穩定的資金和資源支持。
雖然背靠大樹好乘涼,但這些新品牌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市場競爭激烈、市場推廣效果、產品差異化不明顯、智能化落后等問題。
當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內卷”嚴重,能走到最后的企業一定是少數。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認為,汽車行業已進入淘汰賽階段,行業機遇窗口期只有3-5年時間。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此前表示,下一個10年,主流汽車公司只會有8家。
誰能笑到最后,誰又會成為下一個威馬,答案將逐漸浮出水面。
10-10
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