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久旸:在大眾主流市場,吉利必須為消費者提供最好的產品;新能源市場,吉利銀河吉利銀河的承載,需要在各個細分市場打造標桿產品。
導語網通社訪談 11月15日,吉利汽車攜銀河系列與中國星系列亮相第二十二屆廣州車展。銀河星艦7 EM-i作為首款搭載雷神EM-i超級電混的車型,正式開啟預售并再次隆重亮相。
整車產品之外,吉利汽車研究院也在展臺上設置了技術展區,帶來了全球新一代雷神EM-i超級電混、神盾短刀電池、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構、安全白車身等等行業領先技術研發成果。
車展期間,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助理、銀河事業部副總經理關久旸在接受網通社專訪時表示,在大眾主流市場,吉利必須為消費者提供最好的產品。目前,新能源已成為消費者的首要選擇,新能源市場通過吉利銀河的承載,需要在各個細分市場打造標桿產品,這也是吉利的遠期目標。
(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助理、銀河事業部副總經理關久旸)
以下為采訪實錄:
網通社:請您介紹吉利本屆車展展出的新產品和技術亮點。
關久旸:吉利銀河作為新能源家族,本次車展帶來了“全家桶”進行展示。以即將上市的銀河星艦7 EM-i為首,還包括我們的E8、E5、L6、L7,以及剛剛上市非?;鸨?a href="http://www.jngjjx.com/6830/">吉利星愿和熊貓,這是銀河系列的全部產品。當然還有我們幾個經典的燃油車主力:星越L、星瑞、博越L、博越和帝豪等。
我們一直希望在各個細分市場都要布局,接下來會以新能源為主,去布局主流的、消費者關注的、市場容量較大的產品市場,將覆蓋轎車、SUV和純電產品。
網通社:去年吉利銀河推出至今的情況如何?市場表現是否符合管理層的預期?如此表現背后的秘訣是什么?
關久旸:銀河從今年開始進入爆發期,大家也看到了我們全新的兩款產品,目前整個交付速度都相當快。銀河E5創造了20天交付過萬輛,100天交付過5萬輛。星愿的發展速度更快,16天就交付過萬輛,33天就交付過2萬輛。
這也可以看出吉利在主流新能源市場的決心,對比所有的新能源汽車廠商,上市第一個月就能有萬輛以上交付,第二個月達到2萬輛的產能,需要非常大的決心和背后的布局。
在大眾主流市場,吉利必須為消費者提供最好的產品。目前,新能源已成為消費者的首要選擇的動力形式。在吉利集團中,新能源市場通過吉利銀河承載,就要在各個細分市場出現標桿產品,這也是我們的遠期目標。
另外,談論背后的秘訣,吉利前10年累計投入2000億用于智能化,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已經落地并在產品上取得成果,目前已經是落地時期。例如銀河E5,采用了全新一代的GEA架構,這個架構屬于正向新能源架構,是一個根據市場、用戶和實際工況體驗需求打造的架構,動力形式能夠承載純電和混動。
另外,關于研發投入,此前我們已經在衛星、大模型、操作系統等方面的投入,目前都能夠應用到車上給消費者帶來很好的體驗,例如十一合一的電驅、Flyme Auto、Flyme Sound、雷神EM-i混動,這些都是消費者十分認可的。
網通社:吉利在燃油車方面是否仍然堅持重度投入,背后的考慮是什么?為什么在這樣的市場背景和趨勢下,還有這樣堅定的投入?
關久旸:吉利的大策略依然是油電并舉。燃油車我們有好幾個經典產品、系列,我們會堅持將他們做到所在細分市場的第一。從明年來看、從未來角度來看,雖然燃油車市場正在下滑,但是它的最終占比仍然在40%或者50%左右。
吉利在燃油車方面的基礎相當好,我們必須繼續打造燃油車在細分市場中的市場地位,并不斷升級產品。我們將聚焦持續發展已有的幾個產品系列,例如中國星、博系、繽系、帝豪。因為市場對這些產品已經非常認可,所以我們會一直做下去。
網通社:之前提出“智能吉利2025戰略”,即將進入2025年,“智能吉利2025戰略”目前進展如何?
關久旸:首先從銷量方面來看,今年我們已經完成整體銷量,集團銷量已經達到172萬輛,10月份實現了22萬輛的目標。按照這個速度,到年底200萬輛的目標應該沒有問題。
吉利銀河是我們定位于大眾主流細分市場的新能源系列,未來它將成為一個品牌。銀河系列(10月份)銷量已經達到6.3萬輛,如果與新勢力品牌一起排名,那么我們目前位居第一。
關于“智能吉利2025戰略”的進展,到明年我們會有更多領先一代的技術,在銀河全新產品上落地。
例如星睿智算中心,它能夠基于大模型實現人車交互,我們今年已經在銀河E8產品上落地第一代技術。明年在這方面也會持續推廣,一方面持續提升它的能力,另一方面落地到更多的車型上。接下來,星艦7 EM-i和銀河E5都會具備大模型和車輛交互能力。
我們的大模型是來自星睿智算中心,它屬于“智能吉利2025”的一部分,它可以打通很多設備。手機上我們有銀河精靈,你可以使用手機通過語義交互式的遠程控車。例如,原來你是定向發送車輛指令開關門窗,現在可以與他聊天,把車當成朋友。你說我要去哪里、請你幫我準備行程,這輛車的導航和空調就都已經準備好了,這是基于你的需求。
對于市場發展,我還有一個觀察。今年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它正從政策型向市場型、自發體驗型轉變。去年以前,我認為許多細分市場的新能源產品消費者優先考慮路權和政策,比如可以免購置稅、車輛可以上綠牌、不限行等等。但從今年開始,尤其進入五、六月份之后,我認為消費者在選擇新能源車時,是優先考慮體驗以及其他因素。比如,如何出行更方便,是選擇純電、混動還是其他方式。
因此我認為今年的新能源市場,正好體現了從政策型到自發體驗購買型的轉變。剛才提到“智能吉利2025”落地之后推出的這幾款產品,也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網通社:您認為這種轉變背后最大的驅動因素是什么?
關久旸:最大的因素是市場已經成熟,產品成熟的表現可能會讓大家對新能源產品產生興趣,市場發展到這個階段,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11-21
03-06
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