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HSD的意義遠超單一產品層面的突破,而是在智駕行業方面的全面突破。
導語 網通社評論 在智能駕駛技術加速滲透的產業變革期,地平線推出的HSD(Horizon SuperDrive)系統正以全棧式創新重新定義行業競爭規則。
這款國內首個實現軟硬深度協同的L2城區輔助駕駛方案,通過硬件架構與算法模型的雙重突破,構建起從普惠級到全場景覆蓋的技術矩陣。其核心載體征程6P芯片搭載的“彈夾系統”,以模塊化設計實現算力靈活配置——單顆芯片可支撐15萬級車型的基礎智駕功能,雙芯片組合則能滿足高端車型全場景需求,這種“硬件可插拔、軟件可升級”的架構,既降低了車企研發成本,又為用戶提供了功能持續進化的可能性,讓智能駕駛從高端專屬走向普及化應用。
HSD的技術革新更體現在感知決策鏈路的重構上。區別于傳統分模塊處理的低效模式,其“一段式端到端”架構通過視覺-語言-行為大模型(VLA)的深度融合,使系統具備擬人化通行能力:在超寬無車道線的復雜路口,車輛可像人類駕駛員一樣自主判斷通行路徑,擁堵場景下的換道效率提升67%,剎停平順度達到專業車手級水準。更重要的是,該系統擺脫了對高精地圖的依賴,依靠動態實時建模實現“全國都能開”的泛化能力,預計2025年第三季度首款量產車型交付后,將率先在20萬級市場普及城區智駕功能。
安全層面,基于超800萬套輔助駕駛系統的量產數據積累,以及全球唯一的ISO 8800人工智能功能安全認證,HSD構建了從數據閉環到功能安全的雙重保障體系,為技術出海筑牢合規壁壘。
當前智能駕駛市場正經歷劇烈的格局重塑。國際巨頭的技術優勢面臨多重挑戰:英偉達的Thor芯片因先進制程帶來的散熱與可靠性問題,量產計劃又被推遲,其主導的“算力至上”路線在成本與實用性上遭逢瓶頸;Mobileye的封閉生態因依賴復雜硬件配置導致成本高企,市場份額從30%萎縮至18%,逐步被本土企業擠壓。
本土競爭陣營中,華為憑借激光雷達與視覺融合的全棧方案快速搶占高端市場,而地平線則以開放生態實現差異化突圍——其前裝量產出貨超800萬套,占據自主品牌L2市場33.97%的份額,與超40家車企(含中國前十大車企)及博世、電裝等國際頂級供應商建立合作,形成“芯片+算法+生態”的協同網絡,打破了國際供應鏈的傳統壁壘。
HSD的落地正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在市場層面,其模塊化方案使L2城區輔助駕駛系統成本降低50%,推動15萬級車型智駕滲透率從2024年的12%預計提升至2026年的35%,徹底改變智駕功能“高配專屬”的市場格局;技術路徑上,端到端架構與軟硬協同模式成為行業共識,傳統分模塊方案加速淘汰,地平線UniAD大模型推動感知決策一體化技術落地,帶動全行業研發效率提升,智駕系統迭代周期從季度級縮短至周級;產業生態方面,車企與供應商的關系從簡單的供需轉向深度共創,大眾通過合資公司酷睿程引入HSD技術,標志中國智駕方案首次反向輸出至歐洲,開啟全球化競爭的新維度。
消費市場的認知正在被重新塑造。搭載HSD的車型以“類人化”體驗將用戶接管率降至0.2次/百公里,顯著優于行業平均的1.5次/百公里,第三方調研顯示,32%的購車用戶已將智駕功能列為首要考慮因素,智駕系統從“炫技賣點”轉化為“核心剛需”。這種轉變不僅源于技術體驗的提升,使消費者對AI決策的接受度從45%提升至68%,試駕轉化率同步提升至52%,推動智能駕駛進入規模化普及的臨界點。
從產業價值重構的視角看,地平線HSD的意義遠超單一產品層面的突破。它通過開放生態吸引博世、大陸等國際巨頭深度參與,打破了傳統汽車供應鏈的地域壁壘,推動中國智駕技術從“跟隨者”向“規則定義者”躍遷。當大眾集團CEO奧博穆將其稱為“中國智駕全球化的里程碑”時,折射的是整個產業對“中國方案”的重新審視:以場景定義技術、以生態整合資源、以性價比推動普及,這種差異化路徑正在重塑全球智能駕駛的競爭范式。
隨著2025年HSD量產交付大幕拉開,中國智駕產業正以技術自信與生態韌性,在全球汽車智能化變革中錨定更具話語權的位置,為“中國智造”走向世界提供新的產業范本。
05-09
06-18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