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滿電-新能源汽車>歐洲車企轉身警示:中國也別丟了燃油車底子
擁有強大的燃油車技術實力,也可為中國車企在競爭中提供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
導語網通社觀察 最近,奧迪宣布撤回原定2033年停止研發和銷售內燃機汽車的決定,這一消息在汽車界引起了廣泛關注。無獨有偶,奔馳、沃爾沃等傳統車企此前已紛紛調整了停售燃油車的計劃,而豐田章男更是再次指出在日本發展純電動車的污染比混動車還要大。
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到了需要重新審視自身在汽車發展道路上的策略,避免成為電動汽車孤島。
國際車企為什么不all in全面電動化了?
奧迪、奔馳、沃爾沃等國際傳統車企紛紛暫停停售燃油車的決定,這一方面是因為全球市場對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不如預期。據European Alternative Fuels Observatory 數據,2024年全年,歐洲(含歐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和英國)純電動乘用車注冊量為199.31萬輛,市占率15.4%,其中歐盟純電動乘用車市占率為13.6%。歐洲消費者對燃油車的偏好仍未發生根本性改變。
另一方面,歐洲車企也面臨著電動化轉型過程中的諸多現實問題,如電動車研發生產的高成本、盈利難,以及充電基礎設施不足等。以奧迪為例,其布魯塞爾工廠因旗艦電動車型Q8 e-tron銷量持續低迷而停產,這成為了奧迪放棄 “全面電動化” 的實體象征。
豐田章男指出在日本發展純電動車的污染比混動車還要大。“自1997年推出第一代普銳斯以來,我們已經售出了大約270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這些混合動力汽車的影響相當于道路上行駛的900萬輛純電動汽車?!必S田章男今年早些時候對媒體表示說:“但如果我們在日本生產900萬輛純電動汽車,實際上會增加碳排放,而不是減少。這是因為日本依賴火力發電廠發電?!?/span>
這說明在不同地區和不同能源結構下,純電動車的發展并非總是最優選擇,其背后涉及到能源生產、傳輸、使用等多環節的碳排放問題,以及電池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等。
中國市場怎么辦?應加速實現“油電同權”
中國新能源汽車已取得了顯著成就,已逐漸超越燃油車成為國內乘用車市場主角。
上險量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在2024年7月滲透率首次達50% ,且下半年連續5個月市場份額超過50%。進入2025年,除了1月有所下降,2月起回升并保持高位。來到今年5月,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達到51.7%,單月市場份額繼續超過傳統燃油車。
然而眾所周知,這一成就的背后,政府補貼和政策傾斜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產業發展初期,政府的大力支持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但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發展步入新階段,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的政策支持亟待回歸合理區間。過度的補貼和政策扶持可能會導致市場扭曲,不利于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也可能會使企業在技術研發和市場競爭力提升方面產生依賴心理。
當前,推動 “油電同權”,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優勝劣汰作用,成為促進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回歸到市場機制下的優勝劣汰,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才能減少企業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依賴,也才能進一步讓主管部門加強對市場的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油電同權” 是中國汽車市場未來發展的方向,即對燃油車和電動車一視同仁,不再對新能源汽車給予過度的特殊待遇,而是讓兩者在同一個市場規則下競爭,讓消費者根據自身需求和市場情況自由選擇。
中國車企參與國際競爭,燃油車技術老本不能丟
如果一味發展純電動汽車,未來可能會對電力負荷造成巨大壓力。警示案例近在眼前,像前陣子西班牙全國范圍突發大停電,給生產、生活都帶來巨大影響,很難想象如果在電動汽車為主的國家中,如果遭遇這樣的情況,會帶來怎樣的后果?
即便不會有如此極端的情況出現,但可預見的是,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超快充充電樁的增多,其充電需求也將大幅上升,如果電力供應和電網設施無法及時跟上,可能會導致局部地區電力不足、電網不穩定等問題。
在國際大車企重新調整燃油車技術路線發展的時候,中國車企對自身的技術路線也應當有所反思和調整。毫無疑問,隨著歐洲車企紛紛轉向,燃油車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仍將占據全球汽車市場的重要份額,中國車企如果忽視燃油車技術的研發,與國際一流水平的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拉大,進而影響在海外市場的長期競爭能力。
因此,中國車企應繼續加大在內燃機和變速箱等燃油車核心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突破技術瓶頸,提高燃油車的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目前,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在燃油車技術上仍在持續投入,堅持多條技術路線并進。
擁有強大的燃油車技術實力,也可為中國車企在競爭中提供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快速迭代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擁有先進的燃油車技術可以在不同市場需求和政策環境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才是真正的長期主義。
最后 :
奧迪撤回禁售燃油車決定這一事件,為中國車企提供了重新審視汽車產業發展路徑的契機。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關鍵轉型期,需以更為理性、全面的視角規劃發展路徑。既要鞏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現有優勢,持續推動技術創新;也要重視傳統燃油車技術的迭代升級,保持技術競爭力。
同時,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優化政策體系,平衡好政策引導與市場驅動的關系,以此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競爭中穩健前行,避免陷入電動汽車發展的 “孤島” 困境。
問卷調查:
1.您覺得燃油車和純電動車,誰更適合日常家用?
□ 燃油車,加油快,不用擔心續航
□ 純電動車,充電便宜,科技功能多
□ 不好說,各有優缺點
2.如果取消新能源車購車補貼和限行優惠,您還會考慮買新能源車嗎?
□ 會,新能源車性價比和體驗更好
□ 不會,沒有優惠就不如買燃油車
□ 不確定,要看具體車型和價格
3.對于 “油電同權”(如取消新能源專屬路權、牌照優惠),您的態度是?
□ 支持,應讓市場公平競爭,優勝劣汰
□ 反對,新能源需要政策保護才能發展
□ 中立,只要能保障消費者權益即可
□ 不了解,需要更多信息再判斷
06-25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