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掌握核心、堅持特色、真誠破局者,才能在變革的浪潮中贏得真正的尊重與未來。
導語當全新MG4的預售價格揭曉,上汽乘用車MG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陳萃難掩激動。這不僅僅是一款新車的誕生,更是MG品牌在電動化浪潮中蓄力已久的一次全面進擊。從打破桎梏的智能化合作,到全球視野的設計語言;從立足核心需求的精準定位,到改寫行業規則的核心技術,全新MG4以“破局者”姿態,展現MG品牌在新能源賽道上不容小覷的底氣與野心。
今天,我們把與OPPO的合作講得更深入了。”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的開場白,揭示了這場手車互聯合作背后的戰略意義。這并非倉促之舉,而是五年來技術沉淀的爆發。
在俞經民眼中,汽車行業正經歷深刻洗牌?;ヂ摼W造車新勢力帶來的第一波沖擊,揭示了傳統車企在toC能力和軟件能力上的短板:“汽車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主要側重于B端業務,缺乏線上渠道和應用程序的支持?!倍A為、小米等科技巨頭的入局,則代表了第二波沖擊——以億級用戶體量和軟硬協同AI化為核心的生態競爭。
面對雙重夾擊,上汽選擇了一條開放且務實的道路。與OPPO的合作,基于ICCOA系統的深度打通,OPPO智行手車互聯功能被定位為“處于行業第一陣營,并且是領先的,而且勢必會持續領先”。更可貴的是其開放心態:“讓友商們來‘抄作業’也沒有關系,大家共同進步?!?/span>
從十年前的“你好斑馬”開啟智能網聯時代,到今天OPPO智行手車互聯開啟的“第二次騰飛”,上汽在智能化領域的進化,是其直面行業變革、積極擁抱新生態的縮影。
全新MG4身上強烈的Cyberster設計元素并非偶然。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總設計師兼上汽英國技術中心總經理邵景峰坦言:“關于Cyberster,我們花了六年的時間才將這款車開發出來?!逼湓O計語言的延伸,得到了MG英國設計團隊負責人卡班的肯定。
但在全新MG4的設計上,邵景峰流露出一絲“遺憾”:“全新MG4的設計風格顯得有些過于收斂?!边@種“收斂”背后,是設計師面對全球化市場的巨大挑戰。中外審美差異成為核心矛盾:“如果設計得過于硬朗,中國人可能不喜歡;如果設計得過于柔和,外國人又可能不接受?!?/span>
如何在全球統一設計語言與本土化需求之間取得平衡?邵景峰強調了MG品牌的三大核心基因,源于車庫的創造力與改造精神、手工藝與匠心傳承及不隨主流的獨特態度。
全新MG4的尾燈符號,正是這種堅持的體現。邵景峰更期望它能撕掉國內兩廂車固有的“女性標簽”,重燃年輕男性用戶的熱情:“駕駛兩廂車可以激發一些年輕人的血性和勇氣?!鄙踔猎O想提供“裸車”版本,鼓勵用戶通過原廠改裝套裝釋放個性,回歸MG品牌“不斷改造”的原始精神。
進入競爭已趨白熱化的A級純電兩廂車市場,全新MG4選擇了一條差異化路徑。陳萃明確表態:“我們在設計過程中沒有模仿任何其他品牌?!本芙^簡單堆砌配置或打價格戰,其策略清晰而犀利。
“在客戶關注的地方,我們會比競爭對手多付出10%的努力;而在我們具有優勢的領域,我們會比對手多投入100%?!睂τ脩艉诵男枨蟮木珳拾盐帐腔A。陳萃指出:“A級兩廂車的用戶最關心的是空間、續航以及安全性能?!庇峤浢裼酶蜗蟮拿枋鲈忈屃薓G4的空間哲學:“三排座”理念,即第一排:智能化座艙(OPPO智行)、第二排:滿足1.8米乘客舒適乘坐、第三排:三層后備廂設計(下沉空間可容納物品)。
在關鍵性能指標上,MG4選擇用核心技術建立壁壘:一體式熱管理技術、CTB技術以及即將搭載的半固態電池技術。“這些是其他品牌所不具備的,正是我們的差異化所在?!迸浜蠘O具競爭力的預售價格,MG4的目標直指細分市場的頭部地位:“銷量目標就是超越競品?!?/span>
上汽清陶總經理李崢關于半固態電池技術的闡述,是整場專訪中最具技術硬核的“破局”宣言。他直指當前動力電池的三大痛點:安全、續航、成本。而核心破局之道在于:“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兼顧這三個方面,固態化是唯一的選擇?!?/span>
上汽清陶的半固態電池實現了驚人的技術指標:“液體成分僅5%”,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在于底層材料創新和整零協同創新。第二代半固態電池已突破傳統磷酸鐵鋰/三元材料,進行正極材料創新,尋求安全、能量密度與壽命的黃金平衡點?!叭绻麤]有上汽總院工程團隊和清陶工程師的共同努力...這項成果可能需要五年甚至十年才能實現?!边@種深度協同機制,是新材料產業化落地的關鍵保障。
李崢展望的技術路徑清晰而堅定:無論是向全固態邁進,還是在半固態領域持續優化材料體系,“我們都將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其自信源于對自身能力的認知:“正是因為這件事非常困難,我們相信如果這件事有人能做成,那一定是我們,一定是上汽清陶?!贝钶d于全新MG4的半固態電池,是其產業化征途上的關鍵里程碑。
當陳萃回憶加入MG的初衷時,答案直指核心:“吸引我的正是這些產品。而這些產品的背后,是我們能夠自主定義這些產品?!?這或許正是MG品牌破局的關鍵——將技術話語權與產品定義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從俞經民開放合作的智能化生態構建,到邵景峰在全球審美與品牌基因間的精妙平衡;從陳萃立足用戶核心需求、以核心技術構建差異化優勢的精準市場策略,到李崢在半固態電池材料與工程領域的前沿突破,全新MG4的登場,宣告了一個更成熟、更自信、技術底蘊更深厚的MG品牌已然成型。
正如俞經民對全新MG4的期待:“盡管車型不大,但它蘊含了我們對用戶的敬意以及我們的心愿。即使它的基本用途是代步,但它不僅僅是一輛代步車?!?這場破局之戰,是MG以長期主義打磨技術、定義產品、擁抱用戶的一次厚積薄發。市場終將證明:唯有掌握核心、堅持特色、真誠破局者,才能在變革的浪潮中贏得真正的尊重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