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與合資、自主品牌間的份額爭奪持續中。
導語網通社觀察 2025年的汽車市場,每個月都在上演推動行業變革的事。
各家車企都在卯著勁,提升自身銷量,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在整體大盤增長空間有限的背景下,呈現出 “有人增長、有人萎縮” 的分化格局。
行至過半,今年的月度銷量呈現前低中高后平的走勢。根據新車上險量數據,在國內乘用車市場,7月上險量為184.3萬輛,同比增長1.5%;前7個月累計上險量達1256.0萬輛,同比增長7.1%。
從7月銷量來看,位居榜首的比亞迪出現了單月銷量下滑,吉利的增速很快,另外奇瑞、長安、長城等自主品牌均實現銷量的增長。在合資品牌中,上汽通用、東風日產同比微增,大眾、豐田均出現了同比微降。
從前7個月維度,在企業銷量前十五名中,增長和下降幾乎對半。奔馳、寶馬、特斯拉這三個豪華品牌,以及上汽通用、東風日產均出現了下滑。
比亞迪仍然是那個不折不扣的銷量之王,而且是僅憑新能源車型。始終沖在最前的比亞迪,放慢了腳步,今年以來,1月、6月、7月均出現了月度銷量同比下滑。月度下滑走勢,對于其它車企而言是再尋常不過了,只是放到比亞迪身上,就會被放大。
一路凱歌的比亞迪,為什么出現了月銷量同比下滑?一方面,吉利銀河、長安啟源、奇瑞風云等大量推出新產品,爭奪比亞迪的份額;另一方面,王朝網和海洋網存在著產品重疊。不過,比亞迪正在拓展其多元化姿態,品牌向上、發力出海、推出越野/跑車等個性化產品,蓄力新增長。
銷量增速一高一低,吉利與比亞迪的差距正在縮小。去年前7個月,吉利累銷84.3萬輛,只有比亞迪銷量(167.0萬輛)的一半。值得一提的是,吉利銀河序列升級為獨立品牌后,更是迎來快速增長周期。截至7月底,吉利銀河累計銷量已突破120萬輛。
不管是月銷量還是年度銷量,吉利的增速都是最快的。這背后是吉利《臺州宣言》的戰略正確。在該戰略指引下,吉利各品牌協同發展,避免了“左右手互博”,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銷量位居第四的奇瑞,今年新產品的大量推出、技術迎來井噴期,其國內銷量增長勢頭不減,這些無疑將助力其年內上市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迎來“雙500”里程碑。一方面,奇瑞在今年前7個月累計出口量達到66.9萬輛,不僅保持中國汽車出口第一,還成為首個出口超五百萬輛的中國牌車企。另一方面,奇瑞今年再登榜《財富》世界500強,較去年躍升152個位次,居第233位。
比亞迪、吉利、奇瑞銷量成績映襯下,一些外資品牌的銷量凸顯增長疲態。尤其是豪華品牌,特斯拉、寶馬、奔馳,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滑。
銷量下跌的特斯拉,面臨的是國內品牌的集體圍剿。此外,Model 3/Y這兩款主力產品老化,在競爭中優勢式微,市場份額松動。不可否認,傳統豪華品牌與關稅貿易、消費降級有所關聯,另一方面,這也反映出國內品牌的高端化所帶來的沖擊。
以賽力斯為例,上半年銷量雖然走低,但是絲毫不妨礙掙錢。其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歸母凈利潤27億-32億元,同比增長約66%-97%;究其原因,是問界M9銷量增長,拉升了利潤。產銷快報顯示,1-6月問界M9累計銷量62,492輛,同比增長6.28%。
在賽力斯整體銷量中,問界M9占比達到了31.5%。高端車型占比拉升利潤的同時,賽力斯也需要考慮問界M5/M7、藍電E5中低端車型的布局,畢竟賽力斯要在三年內實現百萬量級目標,還有不小差距。
合資品牌方面,市場份額持續被自主品牌蠶食,其未來增長需以來電動化轉型與高端技術下放。大眾、豐田等紛紛聯手本土化合作伙伴,補足智能化上的短板。比如大眾與小鵬合作的電子電氣架構,廣汽豐田攜手華為、Momenta。不單是新能源車,還有燃油車,紛紛推出智能化。
消費者選擇正多維化:品牌效應、產品差異化、技術下放、用戶服務和生態互聯成關鍵考量?!耙杂脩魹橹行摹焙汀鞍踩褪亲畲蟮暮廊A”成為車企統一口號。
隨著成都車展臨近,“金九銀十”旺季疊加“兩新”政策,汽車消費有望進一步提振。自主與合資、自主品牌間的份額爭奪將持續,市場格局將動態調整。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