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09:27:46加關注
2025“全球之年”,smart的版圖已覆蓋39國 580+門店,上半年新增中東、北非、拉美等7大市場,正是全球用戶對smart的投票。
導語2025 年慕尼黑國際汽車展盛大啟幕,作為扎根全球、面向全球的先鋒品牌,smart 攜全系產品矩陣高調亮相 —— 展臺現場人頭攢動,熱度持續攀升。
并且歐洲新車安全評鑒協會(E-NCAP)最新公布的測試成績中,smart #5斬獲五星安全認證,至此正式成就 “中歐雙五星” 的安全優等生身份。這款smart首次推出的豪華中型SUV,其實已經在歐洲掀起不小的波瀾,成為最新的焦點。此次 E-NCAP 五星認證的發布,更讓其全球競爭力再添砝碼。
歐洲幾大權威媒體(《商報》、《明鏡》、《AutoBild》等)的資深車評人試駕過smart #5之后,不約而同地發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靈魂拷問”:當奔馳的“孩子”開始超越“父母”,又會發生什么?
答案其實很明確——這輛融合奔馳設計基因與中國頂尖電動技術的“中歐雙核”之作,正以越級空間、800V超充和智能座艙,重新定義全球豪華電動SUV的新標準。
空間重構:4.7米車身里的“越級魔術”
從歐洲車評人們的反饋來看,smart #5在空間利用上的造詣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它 “四輪四角”的設計,將四個輪子盡量安排到車量的四個角落。這一設計不僅讓后排腿部空間超過了奔馳S級,還將車身長度控制在4.7米,更好的操控也巧妙解決了歐洲小巷停車難的問題。如果按下“chauffeur”(貴賓座椅)按鈕,將副駕座椅完全前移,后排電動靠背調至最后,156mm的奢侈空間可輕松翹起二郎腿。正如一位車評人感嘆的:“歐洲用戶此前只有在長軸距S級或邁巴赫S級上,才能體驗到這種尊貴感。”
更令車評人們意外的是空間的實用性:常態下630L的后備箱,放倒后排后可擴展至1530L,裝下滑雪板和嬰兒車綽綽有余;前機艙蓋下還藏著72L的前備箱,在他們眼中堪稱貼心設計。
三電技術:源自中國技術的“參數碾壓”
除了空間,smart #5在三電技術上的領先也是打動歐洲市場的關鍵。車評人們普遍認為,smart #5這套基于中國平臺打造的三電系統,核心數據遠超預期:100kWh電池組在CLTC標準下實現740km續航,這一成績已超越奔馳同級車型;800V高壓架構配合420kW超充功率,必將改寫歐洲用戶對電動車補能效率的認知。
動力性能的表現更具顛覆性。340馬力的基礎版已能滿足多數用戶的日常需求,但頂配588馬力版本的輸出,竟超越了多數保時捷911車型,4.9秒破百的加速能力,讓這臺五座SUV行駛在“不限速”的德國高速路上充滿信心。如若追求極致性能,BRABUS版本的646馬力更是能實現3.8秒破百,最高時速達210km/h——很難想象,一臺家用SUV能有如此“猛獸級”的動力儲備。
歐洲車評人們還注意到它的差異化調校邏輯:中國版偏向舒適與輕盈轉向,顯然瞄準家庭用戶。歐版則強化了操控性能,底盤反饋更清晰,懸架支撐性也做了針對性調整。這種“一車兩調”的操作,背后是對于不同市場駕駛習慣的深刻理解。
市場定位:精準卡位的“價值標桿”
在歐洲豪華車市場,定價往往是品牌身份的直接體現。smart #5以45,900歐元的起售價,恰好落在奔馳停售A/B級后留下的市場空白——這個價格不僅遠低于奔馳同級新車,甚至比二手EQA/EQB還要親民。
這種定價的巧妙之處在于“越級體驗”:用低于奔馳C級的價格,提供媲美奔馳S級的空間、超越奔馳EQ系列的電動技術,以及不輸新勢力的智能體驗。當傳統豪華品牌紛紛收縮中端產品線、聚焦高端市場時,smart #5用“質價比”捕捉到了這部分不愿妥協的歐洲用戶——在車評人們看來,這些用戶想要豪華質感,也需要電動化帶來的便利,更拒絕為品牌溢價支付過高成本。
設計/交互:雙重基因的“和諧共進”
車評人普遍注意到,smart #5既在??上保留奔馳星徽標識,又通過4.7米車長與方正輪廓突破了smart品牌傳統的"可愛"標簽。坐進駕駛艙,smart #5的“雙重基因”體現得更為明顯:細膩的內飾材質、“書切”工藝和手工打磨等20多道工序的豪華橡木飾板,都保留了用戶對“豪華”的認知;但AR-HUD抬頭顯示、可升降的揚聲器,又瞬間讓人感受到來自中國市場的智能化浪潮。
信息娛樂系統的交互邏輯與中國新勢力高度同步:流暢的觸控反饋、分層清晰的菜單設計,比多數歐洲品牌的車機系統更易上手。AI語音助手“獅子 Leo”的響應速度令人印象深刻。最巧妙的是細節中的文化符號:前擋風玻璃角落的熊貓貼紙,以“眨眼”的俏皮姿態暗示其中國“元素”,這種“坦誠”比刻意回避的做法,更易獲得歐洲用戶認同。
車評人們認為,豪華感與科技感的平衡,是smart #5最難得的地方。它沒有像某些新勢力那樣用屏幕堆砌“未來感”,也沒有固守傳統豪華的“機械美學”,而是讓豪華品牌的質感與智能座艙的便捷自然融合——這或許就是“全球化產品”該有的樣子。
smart #5帶來的產業沖擊波
當特斯拉沉迷"減配降本"時,#5用三個細節建立豪華護城河,形成對特斯拉的差異化制勝。包括內含溫度傳感器的Nappa皮質方向盤,握持3秒自動加熱至體感最佳溫度,滿滿的儀式感及舒適感;還有諸如"雪地模式"會聯動方向盤震動頻率提示打滑風險,體現著場景化智能;而針對阿爾卑斯山彎道開發的扭矩矢量控制,過彎速度比Model Y快11%,又充分表現了本土化適配。
這些創新讓《Auto Express》得出關鍵結論:"#5證明了電動時代仍需物理豪華感"。
不過說到smart的終極價值其實在于破解中國品牌出海魔咒。其成功的背后展現著在渠道、文化和技術上的深度思考。smart在歐洲的經銷網絡多采取奔馳"店中店"模式,更好的能展示品牌和產品。車內氛圍燈隨舞蹈節奏漸變則是文化共生的最好表達,最為重要的其電池針刺測試標準(1小時不起火)被歐盟納入2026新規草案,更是建立海外用戶對于中國技術的深度認可。
寫在最后:從“城市精靈”到“全球新奢標桿”
經過深度的試駕體驗,歐洲車評人們表示,smart的轉型比預期更徹底。從smart #1到smart #3再到smart #5,新車尺寸階梯式增長,讓歐洲用戶自然接受了“大smart”的概念。而“中國技術+德國設計”的模式,則重塑了品牌內涵。
smart #5不再是那個只能在城市里穿梭的“小精靈”,而是能滿足家庭長途出行、兼顧性能與舒適的豪華SUV。這種轉型的成功,在于它沒有割裂歷史——保留奔馳設計語言讓老用戶不陌生,引入中國電動技術又吸引了新群體。正如一位車評人所說:“smart #5在某些層面做得比奔馳還要好。這款新車告訴我們,品牌的未來不在于固守傳統,而在于找到新舊的平衡點?!?/p>
對歐洲車評人們而言,smart #5帶來的最大啟示或許是:評判一款車的標準,正在從“品牌歷史”轉向“用戶體驗”。當一臺車能在空間、技術、價格上同時做到超越期待時,無論它帶著哪國的基因,都值得被市場認可——這或許就是電動時代最公平的競爭法則。
依托“中歐雙核,全球布局”的戰略錨點,smart以中國為創新引擎、歐洲為設計高地,將新奢電動基因注入全系產品,徹底打破“微型車”的邊界桎梏。從精靈#1開啟豪華純電普及,到#5進軍中型SUV藍海,產品矩陣的持續煥新成為其征戰全球的底氣。
從Keith Haring藝術車到迪士尼聯名,從Trek騎行生態到皮爺咖啡跨界,smart也以多元文化對話構建情感護城河,讓“open your mind”的品牌主張穿透地域壁壘。
2025“全球之年”,smart的版圖已覆蓋39國 580+門店,上半年新增中東、北非、拉美等7大市場,正是全球用戶對smart的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