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協會對歐盟委員會擬對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性反補貼稅表示強烈不滿
導語網通社快訊 7月6日,中協會發文稱,歐盟委員會在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信息披露中,罔顧事實,堅持認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存在高額“補貼”,對歐盟電動汽車產業帶來損害,并擬對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性反補貼稅。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深感遺憾,并表示堅決不能接受。
中汽協表示,自去年10月歐盟委員會啟動對中國電動車開展反補貼調查以來,中國汽車產業界從維護中歐汽車產業鏈安全穩定大局出發,積極配合調查,相關企業均按照調查部門要求認真提供材料。然而,在調查中,歐方預設調查結果,傾向性地選取抽樣企業,濫用調查權,隨意擴大調查范圍,嚴重扭曲調查結果。
中汽協還談到,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歐汽車產業已經開展了近四十余年的良好合作,產業鏈深度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全球新一輪科技變革的浪潮中,中歐主要汽車企業間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方面正在開展更為深度的合作,共同為促進全球汽車科技進步、綠色轉型做出積極貢獻。
同時,中汽協希望,歐盟委員會不要將當前產業發展必經的階段性整車貿易現象視為長遠的威脅,更不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濫用貿易救濟措施,要避免損害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維護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我們希望歐盟汽車產業界理性思考、積極行動,共同維護當前雙方合理競爭、互利共贏的局面,共同推動全球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