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滿電-新能源汽車>俞經民回歸,上汽自主迎來“救火隊長”
“救火隊長”回歸,上汽自主重回主流陣營有解了?
導語網通社觀察 8月14日,上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分公司(以下簡稱“上汽乘用車”)宣布,經上汽集團黨委會決定,原上汽大眾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俞經民任上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原上汽乘用車業務規劃和項目管理部動力驅動平臺執行總監祝勇任上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分公司副總經理。
(截圖源自上汽乘用車官方)
至此,時隔3年,俞經民再度回歸上汽集團自主板塊,扛起上汽乘用車的營銷大旗。
2014年,俞經民曾出任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他以前瞻的管理思維、創新的營銷舉措為上汽自主品牌的發展壯大和上汽乘用車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上汽乘用車在最新的人事變動通告中如此評價道。
值得一提的是,俞經民的每一次調動,都會被賦予“救火隊長”的角色。
要知道,俞經民上任時的2014年,正是上汽乘用車的一個低谷時期,年銷量從此前的23萬輛一路下滑至2014年的18萬輛,榮威、名爵兩個品牌車型面臨著產品老舊、更新乏力的困境。
(上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
俞經民到了上汽乘用車之后,對榮威與名爵品牌進行了更具針對性的品牌區隔,名爵向著更運動、更國際化的方向發展,榮威則向新能源、智能網聯方向轉型。尤其在國家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熱潮之下,榮威品牌相繼打造出榮威eRX5、榮威Ei5等爆款產品,還推出了高端產品榮威Marvel X。
彼時的榮威,是為數不多的能與“蔚小理”叫板的傳統汽車品牌。
更為領先的是,榮威eRX5推出時就主打“純電動互聯網SUV”這一標簽,搭載著上汽與阿里合作的斑馬智能系統,當時的榮威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化方面出道即領先,尤其在一些人性化的操作細節方面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高速公路收費站無感支付等等(名爵旗下部分車型也同步搭載)。
在產品給力、營銷發力的共同作用下,上汽乘用車的年銷量止跌回升,在2018年達到70萬輛。2020年度,盡管有疫情影響,但上汽乘用車全年銷量65.79萬輛,相較俞經民上任之初增長了265%。
帶著這樣的成績,俞經民于2021年3月出任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兼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2024年2月任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同時擔任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
來到上汽大眾之后,汽車業仍處于疫情時期的調整期,上汽大眾還面臨著新能源汽車產品破局、破圈的難題。但回過頭看,上汽大眾在過去三年已成為最會賣新能源車的合資車企,ID.3緊跟市場變化、快速調整終端價格策略奏效,成為目前合資車企中的純電動車爆款。在銷量的背后,上汽大眾在年輕化、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的表現也越來越突出。
在一次訪談中,俞經民就曾表示:“所有品牌的密碼都是要Go younger,就是你要拿出年輕的內容?;谀愕钠放?,基于你的產品車,你的服務,和年輕人、年輕心態的人去溝通。因為年輕心態的人他會發酵你的內容。它能發酵,它能夠再次傳播,就能形成漣漪,所以Go younger是市場營銷傳播的一個密碼。”
俞經民上一次在上汽乘用車任職時,就已經成為有“胖頭俞”IP的車圈網紅,彼時社交媒體平臺上只有“蔚小理”等新勢力創始人擁有“流量”,傳統車企老總還沒有像今天這樣熱衷于發微博、做直播。
隨著短視頻的興起,“胖頭俞”也在從圖文領域向著短視頻、直播轉型,不止宣傳自家產品,俞經民還會時不時點評汽車行業熱門話題??梢哉f,俞經民是傳統車企中為數不多的具有“網感”、探索到流量密碼的管理者。
(俞經民在個人視頻賬號點評汽車圈熱點話題)
再度回歸上汽乘用車,等待俞經民的還有更多的挑戰。
第一大挑戰便是能否讓榮威、名爵重返主流陣營。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智能汽車發展加速,以及上汽集團內部品牌、架構的調整等多重內外因素,在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一度突破50%的今天,榮威、名爵這兩大上汽乘用車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動作和聲量逐步減弱。
如果說名爵還有海外市場支撐著,那榮威頗有點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感覺。
2024年1-7 月,上汽乘用車榮威、MG 雙品牌全球累計終端銷量47.7萬輛,同比增長12%。產品方面,今年以來,上汽乘用車陸續推出了搭載第五代DMH超級混動技術的榮威D5X DMH、MG Cyberster等主力產品。
此次回歸后,他的“go younger”密碼能否讓上汽乘用車榮威、名爵兩大品牌再度煥發年輕活力呢?
第二大挑戰便是飛凡品牌何去何從。
隨著俞經民回歸上汽乘用車,有自媒體爆料稱,上汽集團“新勢力”飛凡汽車很有可能會被榮威品牌合并。
飛凡汽車脫胎于上汽乘用車R品牌,而R品牌最早是榮威的子品牌,是上汽自主板塊在新能源產品、營銷、銷售方面探索特色發展路徑的創新品牌。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飛凡汽車獨立后卻始終表現平平,在品牌力、產品力及價格定位等方面都表現出定位不清晰、競爭力不強的問題,以至于三年多的累計銷量僅約5萬輛。
飛凡汽車的未來何去何從?外界也關注著俞經民回歸后的操盤動作。
曾有上汽乘用車的營銷領導對媒體表示:“榮威、MG沒賣好,是我們營銷沒做好。”隨著俞經民的回歸,上汽乘用車后續表現也將格外引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