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豐田以“中國首席工程師制度”為核心的“聚變2030”戰略的初戰告捷。
導語網通社評論 在電動化浪潮沖擊下,“合資品牌轉型滯后”的論調曾甚囂塵上。然而廣汽豐田用實績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其中國自研首款純電車型鉑智3X上市僅三個月訂單逼近3萬輛,連續兩月蟬聯合資純電銷量冠軍。
這一成績單背后,是廣汽豐田以“中國首席工程師制度”為核心的“聚變2030”戰略的初戰告捷。
6月12日,廣汽豐田舉辦第二屆科技日,宣布該戰略全面邁入“中國自研2.0”新階段,在技術、研發、生態三大維度發起深度變革,劍指“智電新頭部”。
技術代差:平臺破局+混動組合拳
在技術平臺與架構層面,廣汽豐田展現出強大的創新實力與前瞻性布局。
為滿足中國市場多元化需求,廣汽豐田量身打造了兩大新能源專屬平臺。其中,中小型車新能源平臺覆蓋5米以內A至B級車,以鉑智3X為例,實現了A級定位、B級尺寸與C級舒適空間的融合,兼顧智能化與性價比;中大型車高兼容性平臺則針對5.3米以內C至D級車,支持多種新能源形式,首款車型鉑智7預計明年一季度上市,憑借D級尺寸、激光雷達智能輔助駕駛與鴻蒙座艙等優勢,備受市場期待。
同時,全新電子電氣架構從傳統分布式進化為集中域控架構,為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提供有力支撐,讓整車功能與OTA持續升級。AI智能數字底盤更是通過先進傳感器與算法,實現懸架系統的毫秒級主動調整,優化操控與舒適體驗,重構行業標準。
混動領域一直是廣汽豐田的優勢所在,如今其正深化多路徑布局。除了持續推進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在全車系的搭載,并著手開發第六代更高效版本外,還首次引入增程動力,應用于下一代漢蘭達和賽那,同時加速高性能插混車型的導入,在主流消費區間集齊HEV、PHEV、REEV三大混動路線,開啟“大混動時代”,全方位滿足不同消費者對節能與動力的需求。
研發:中國工程師主導全球車定義
鉑智3X的成功絕非偶然,其背后是廣汽豐田將“中國首席工程師制度”從“以中國需求定義產品”推向“以中國智慧驅動研發”的制度躍遷。在自研2.0時代,中國工程師不再局限于本土車型開發,更將全面統籌下一代漢蘭達、賽那等全球戰略車型的商品企劃、開發驗證全流程。這種研發主導權的轉移,標志著合資車企從“技術輸入”向“技術共創”的底層邏輯重構。
即將于2026年登場的鉑智7,以D級車身尺寸、激光雷達智駕系統與鴻蒙座艙的黃金組合,尚未上市便引發海內外行業關注。這款由中國團隊主導定義的旗艦車型,不僅印證了本土化研發決策的精準性,更開創了合資品牌以“中國方案”反向輸出全球標準的先河。
生態升維:跨界組局AI朋友圈
在智能化浪潮中,廣汽豐田積極構建AI汽車生態,與華為、Momenta、小米等展開合作,在合資領域一馬當先。
具體來看,與華為的合作全面升級,鉑智7不僅首搭鴻蒙座艙,還配備華為DriveONE電機與星閃數字鑰匙,充分汲取華為在智能系統與電動技術方面的深厚積累,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與駕駛體驗;與Momenta合作,在鉑智3X上全球首發全新迭代飛輪大模型,基于強化學習的算法讓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不斷進化,提升行車安全性;與小米達成合作,通過統一接口實現車載生態拓展,引入小米豐富的智能設備,打通人、車、家生態圈。未來,廣汽豐田還將在AI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輔助等領域持續創新,計劃到2028年打造“艙駕模型共生體”,實現車輛對道路和駕駛者的全局感知與主動響應。
結語
廣汽豐田此次科技日的諸多動作,是其在智電時代主動求變、積極進取的有力體現。
通過深化中國自研、打造技術代差、構建AI生態,廣汽豐田有望在2024-2026年轉型期夯實基礎,在2027-2030年戰略反攻期搶占智電新頭部地位。對于整個合資品牌陣營而言,廣汽豐田的探索提供了寶貴借鑒,即深度融入本土市場,攜手科技伙伴,以技術創新與生態構建重塑競爭力。
在智電汽車行業加速變革的當下,廣汽豐田已憑借科技日的成果展示出其轉型決心與實力,未來其在市場中的表現,看其如何推動“全球標準引進來,中國智電走出去”的雙向發展。
09-23
06-11